从费孝通〈乡土中国〉探讨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信任保障制度.ppt

从费孝通〈乡土中国〉探讨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信任保障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费孝通〈乡土中国〉探讨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信任保障制度

報告結束 謝謝 * 從費孝通〈鄉土中國〉 探討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 信任保障制度 第七組 李萱蓉 古思穎 張秋萍 楊其融 邱仁祥 胡嘉豪 駱韻筠 呂家豪 林芯羽 翁嘉鴻 題目 〈鄉土中國〉描述了一個不太變動的社會形態,在這個社會中,不變動使得人們熟悉彼此,熟悉常規,熟悉生活,形成一個具有充分信任的社會。請(1)描述現代社會的流動變動頻仍原因何在,(2)如果信任越來越難,有哪些制度力量正在努力保障信任? 報告大綱 從費孝通〈鄉土中國〉探討鄉土社會流動性低原因 現代社會人口流動頻繁的原因 提出並比較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不同的信任保障制度 結論 鄉土社會流動性低之論述 講者:楊其融 引言 鄉下人以種地維生,離不開泥土。由於鄉下人普遍從事農業,故社會流動性低。 鄉土社會流動性低原因又分為: 人與空間關係上的不流動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流動 原因 人與空間關係上的不流動 農業為主的鄉土社會,人們在土地上工作謀生,空間上就不流動 人和人之間關係的不流動 人們停駐在土地上,關係穩定,耕種活動分工程度淺,人們聚居,人際關係也少變動 結論 鄉土社會在空間上是一個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生產力不發達,人們需要留在土地上努力耕種,但是自給自足,不覺得有流動的需要。 鄉土社會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人們穩定的居住在同一土地上,生活是例行公事,知識一代傳一代,沒有新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穩定熟稔,高度信任 現代社會人口流動 頻繁的原因 1. 生產模式改變 農業時代,人們留在家鄉的土地上,土地是生存與財富的唯一來源,當然不太流動 工業化之後,生產地集中在有動力、有原物料的特定地點,人力向那些提供工作機會的地點流動並集中 全球化以後更是逐工作而居 2. 交通便利 為疏通物流,加快原物料和成品的流動進入市場被消費,加快資本的流動,因而開發交通,空間距離壓縮 交通設施改變地景,改變生活,改變文化,半日圈、一日圈生活形成,空間不再阻隔 3. 就學與就業 教育資源與工作機會都集中於人口集中的工商都市,分布不均 想要社會階層往上升的人不惜跋涉前往有學校的城市就讀,前往有工作的城市居住,逐資本而居 如果信任越來越難,有哪些制度力量正在努力保障信任? 創造信用的制度 政府創造-新的認同 在陌生人的社會中需要建立另外一些使人們凝聚的力量和東西,如社區認同、國族神話、民族驕傲 新的認同可使得陌生人團結一致,建立新的信任 政府的保證-證件 鄉土社會流動性低,大家都認識彼此,不需要任何的識別証明 現代社會人口組成複雜,流動性高,身分證成為信任的基礎,有證件,就認為可以掌握你是什麼人 政府作保-契約 鄉土社會:口頭即可 現代社會:先打借據 事先掌握:訂金 證據:書面契約 鄉土求職不須證照 鄉土社會:互相熟識,了解彼此專長,信任感強,親友都可以推薦工作,專長的展現多半靠親身實作,當場展現,或者老人關說,證明有能耐 政府認定-證照 現代社會:互相不熟悉,由證照了解能力 證照﹦能力? ex: 備審資料,公司求職 鄉下人結婚,無須證件、見證人,只要雙方父母同意即可。 現代人登記結婚,需要戶口名簿、身分證、印章外和一位以上的見證人 我們透過法律來規範經濟活動上面的利益交換,使之沒有模糊的地帶。 熟人隨時可借物品 鄉土社會:彼此認識,信任感濃厚      ex:借東西只要講一聲 生人憑證押抵物品 現代社會:留下資料證件租借物品       以確保物品的流向和信任對方 ex:學校借器材壓證件 在鄉土社會中,借還東西無須抵押物品,口頭上面的確認即可。 現代社會,交通便利,債主也怕借款人逃跑,因此要求白紙黑字寫借據 因此當你不還錢時,債主也有權利向法院要求把房子收為己有 結論 不同環境條件成就了不同的文化需求 農村的社會性格配合了農村的生產模式,都市亦然 不代表心靈情感或本質有不同或優劣之分 並不是(鄉村、都市、中世紀)的人心靈情感有別,而是整個社會的生活結構和情感結構讓我們「可以」或「必須」那樣做事情 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只是不同社會脈絡之下不同的對應方式的結果 社會卻總是狹隘地用單一量尺來衡量並要求人們依循單一的文化價值,蔑視其他文化價值以及接受這些文化價值的人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