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钓鱼岛
                                          西南科技大学
                       形式与政策    论文
 
 历史根源
钓鱼群岛是由钓鱼岛(日本人称鱼钓岛,3.6平方公里)、久场岛(0.87平方公里)、北小岛(0.26平方公里)、南小岛(0.32平方公里)、大正岛(0.04平方公里)等5个小岛和冲之北岩、冲之南岩、飞濑岩等组成。据中国历史典籍所载,中国最晚也应该在明代永乐年间,约1403年发现了钓鱼岛,而且同时进行了命名。那么,钓鱼岛中的一些岛屿为什么变成了日本的“私有土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亦称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及三个无名岩礁组成。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它的东南方为冲绳舟状海槽,它将钓鱼岛列岛与久米岛及琉球群岛在海上截然分开。钓鱼岛列岛总面积不足6.4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19平方公里(一说3.64平方公里),钓鱼岛距我台湾省基隆市约190公里;距我国福州和日本冲绳各约420公里。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早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出现“南海”这个名字(1),但是南海所指范围,则与《禹贡》中的“南海”,同样难以肯定(2)。十三世纪末,中国水师经过这段海面时,也说过:过了万里石塘之后,就可以经“历交趾、占城界”的海面了。 (3)这样说来,阿拉伯人所说的涨海岛或中国岛,就是指当时的万里石塘之西面#0;#0;今西沙群岛;所说的航行有危险的涨海,就是指涨海西面的石塘海。(4)随着我国古代远洋事业的发展,已经明朝初年的1373年前后,我国渔民即已发现了钓鱼岛。1403年我国文献中就有过钓鱼屿诸岛的记载。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的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航海指南)一节提到过“钓鱼屿、赤尾屿”等名称。此后,明、清历朝政府皆使用“钓鱼屿、黄尾屿、赤屿”等名称。历史上的琉球王国(即现在日本冲绳)自明朝初年起就一直臣属于明朝皇帝。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1402年,中山王统一三山;1404年明太祖的册封使来到琉球。1534年5月陈侃出使琉球。后来,他在《使琉球录》一书写道:“……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今彭佳屿),过钓鱼屿,过黄毛屿(今黄尾屿),过赤屿(今赤尾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今久米岛),乃属琉球者”。由此不难看出,直到古米山才属琉球国,而在此之前的钓鱼屿、黄毛屿、赤屿显然不属琉球而在我国疆域之内。(1)在日本保存着我国元代(1330年左右)李泽民《声教广被图》和(1370――1380年)天台僧清睿《混一疆理图》两张地图在1500年左右的复本(94),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发现南海诸岛的位置。1556年,胡宗宪被擢升为浙江省提督,节制7省海域边防,负责讨伐日益猖獗的倭寇,守卫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在内的中国海区。1561年左右,胡宗宪的幕僚、明代地理学鼻祖郑若曾编纂了《筹海图编》。该书详细说明了防卫倭寇的战略战术,配置要塞哨所的方法,以及如何制造战舰、兵器等。《筹海图编》卷一“沿海山沙图”的“福七”至“福八”中,曾标有鸡笼山、彭佳山、钓鱼屿、黄毛屿、赤屿等。1621年,明朝的茅元仪撰写的《武备志》中也标有钓鱼山、黄毛山、赤屿等岛。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武备秘书》卷二(明末施永久)中更为明确地画出“钓鱼台”、“黄尾山”、“赤屿”等岛。 1701年,琉球国使臣蔡铎向清政府进献《中山世谱》地图及说明中,记载有琉球的36岛,其中并无钓鱼屿诸岛。清朝干隆年间的潘相于1764年着有《琉球入学见闻录》。卷首有“琉球国全图”,图内将琉球大小岛屿尽数绘出,并标示岛名,但其中并无钓鱼屿。刻印于清朝同治二年(即1863年)的《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图中卷六、卷七、卷八的我国福建台湾部分,不仅包括钓鱼屿诸岛在内,而且注文全用我国文字,并无琉球、日本等国文字。  宋时的东南海航道 (即东洋航道),这是一条随着罗盘针的发明、使用而新开辟出来的航道,东洋航道是这样航行的:那就是,来中国之船只,到达东、西二条航道汇合处的竺屿之下,之后,一条航道是继续北行,过交趾洋“乃至中国之境”,有如上云。另一条航道,即东洋航道,沿上竺屿(今北加里曼丹)与长沙海(今南沙群岛海面)之间的海面航行前进。船行之时,船的左边是中国之境,船的右边是外国之境。直至十七世纪时,荷兰人东来,也曾走这条航道 ,并说船到菲律宾的巴拉望岛以前,“右望婆罗洲(加里曼丹大岛)的边线”,“乃抵巴拉望,中国已于左方出现” 。航行至巴拉望岛时,于船行的左方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