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教师与学生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教师与学生精选

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身体发展:包括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 心理发展: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第三节 师生关系 教育的发起,“不依赖教师的教学技术,不依赖他在该领域的精博知识,不依赖他的授课计划,不依赖他对视听教具的应用,不依赖他利用了程序教学,不依赖他的讲授和演示,不依赖众多的书籍,虽然他们当中的每一样都会在此时或彼时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受到利用。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教师和学习者彼此关系之中的情感与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1902年- )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的的社会关系 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授受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平等交往和对话的关系 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认知关系、情感关系 (要注意社会知觉中的四种偏差)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对学生的态度:罗森塔尔效应 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亲其师,信其道” 3.环境方面 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 (1)专制型师生关系 (2)放任型师生关系 (3)民主型师生关系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人际关系) 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社会关系) 相互尊重、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工作关系)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 主动和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二节 国家教师制度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国家教师制度 国家教师制度是指一国以法律规定和推进的教师制度的总和,包括资格制度、职务制度、任用制度、培训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组成。 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性的劳动,主要体现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产品的特殊性,教育是以人为对象,教育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劳动工具是教师的人格.人品.学识和智慧.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1.复杂性 ①从劳动目的上看是复杂的。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某种物质产品,而是要“生产”一种新人。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既要向他们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本领,又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尚思想和献身精神;既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又要发展他们的体力,使他们具有为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健康体魄。这多方面的规格要求比起物质产品的固定可量的具体指标来说,无疑要复杂多了。 ②从劳动对象上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态度,彼此间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经受着不同的影响,遗传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的基础不同,这一切都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育劳动时就不能像物质生产劳动那样,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而必须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③从劳动方式上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虽以个体劳动为主,但要在学生身上形成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教师之间的各种影响。要看到,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不仅来自学校,来自教材,来自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上,而且也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就必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