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doc

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

和孩子说话5个注意事项 注意1、语气肯定、直接了当   忌:语气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岁,很爱画画。妈妈还在幼儿园里给棠棠报了钢琴班,所以每周一、三、五都有钢琴辅导老师来带他去上30分钟的钢琴课。一次,江老师来领棠棠的时候,赶上棠棠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江老师对他说:“棠棠,你能把你的画收起来吗?老师在等你上钢琴课呢!”棠棠头也不抬地说:“不,我还没画完画。”   另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了棠棠的回答后,说道:“棠棠,把画收起来,钢琴课的时间到了。”棠棠听后,乖乖地把没画完的画收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跟江老师去上课了。   专家点评:显然,使用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疑问句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空间,他通常会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比如,对于“能不能把画收起来”的问题,棠棠选择回答“不”。与疑问句相比,陈述句则不给孩子选择的余地,并能让孩子明白他们需要履行的责任,如“把画收起来”。   所以,大人在说话之前,应该明确自己是要询问还是要求。如果是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最好使用陈述句,如果是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才用疑问句。运用成人间的婉转迂回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是不妥的。   注意2、用词具体、形象、通俗,清楚地表达期望与要求   忌:用词抽象、笼统、华而不实   某个老师这样对一群3岁左右的小朋友说:“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爱护图书。”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书被撕破的事件。当老师责问犯错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爱护图书”时,小朋友问:“老师,爱护是什么意思?”   专家点评: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才给孩子说得清清楚楚,孩子却“明知故犯”。大人气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责任可能就在我们自己?笼统,抽象的用词,如“爱护”,会给年幼儿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换一种形象、具体的说法是必要的。   “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做到不折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写乱画。”   注意3、循序渐进、耐心仔细。   忌:“一厢情愿”,高估孩子的记忆容量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计划教3~5岁的孩子学会播种。她这样说道:“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播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到门口的蓝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这里来领一粒种子。把种子埋进土里,再到水池那儿接一点儿水,最后把纸杯放在水池边的台子上。”听完实习老师的指导后,有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着老师;有的孩子去拿纸杯;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专家点评:孩子们的这些不同反应并不是实习老师的本意和初衷,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研究表明,对不到5岁的儿童来说,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只会主观超越孩子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   所以,要使孩子能够执行并完成某样指定的任务,必须要让他们明白大人要他们做什么。就必须分层次、按步骤地耐心指导和引导孩子。   可以对孩子说:“现在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等到所有小朋友都拿到纸杯之后,接着说:“现在,到门口的蓝桶里盛大半杯黑土。”等他们都盛好黑土后,再接着说:“现在,每人到老师这里来领一粒种子”……   注意4、直奔主题、简单明了   忌:话中有话   3岁的可可经常打人。一次,他又在打另一个小朋友。钱老师看见后,就急忙过去制止,并严厉地对可可说:“今天老师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可可嘟囔着:“不知道(多少次)。”钱老师加重了语气:“5次了!”说完,却发现可可对钱老师的话并没有羞愧或内疚。   专家点评:“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是很多人训斥孩子的口头禅。但是,大人是否认真想过,年幼的孩子能从这句口头禅中听出什么呢?我们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种强调语气的问句,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的失望和生气,并不寻求答案。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却往往不懂得事情的发生频率与严重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理解这话中之话。并且,这样的问句通常把孩子的主意力转移到了对“多少次”的询问上,从而弱化了说话人所想表达的“不要打人”的本意。因此,当教育对象是幼儿时,我们应该直接了当地说:“不要……”   注意5、坚持原则,语言积极   忌:“威逼利诱”   这天,幼儿园组织春游,爸爸妈妈可以同去,但孩子们都自己背着午餐。午餐时,4岁的李琪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看她,问怎么了,李琪说:“我不喜欢苹果,可是你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了苹果。”说着,她就要把苹果扔掉,她妈妈制止了她,她还是哭着说:“我不要苹果放在我的午餐包里,我不要。”妈妈就威胁她说:“如果你还哭,我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儿了。”话音未了,李琪哭叫得更大声了,其他小朋友都看着她,她妈妈只好换了一个口气,说:“不要哭了,妈妈帮你把苹果扔掉,行了吧?”这一招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