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胖”字音义的历时演变.doc
“胖”字音义的历时演变
从“胖”字古代的最初用法出发,考察“胖”字的音和义。揭示了“胖”字音义历时演变的过程,同时,给“心广体胖”之“胖pán”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胖 音 义 演变
一、引言
从字形上看,“胖”的左半边是“月”,此“月”非日月之“月”,而是“肉”字的变形,称“肉月”。在甲骨文中,“肉”和“月”的字形差别较大,小篆体字形相似,后写法混同。因此,现代汉语中二者同形异义。如:
从发音和意义上看,“胖”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中有三个义项:
⑴pàn古代祭祀用的半体牲。《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右胖”(右胖,右半边)。
⑵bǎn(音板),胁侧薄肉。《礼记?内则》“鹄?胖”。
⑶pán(音盘),大。《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并特别注明,“胖”字在唐宋以前没有“肥胖”之义。
而现代汉语词典中,“胖”有两个读音,其一音pán,仅用于“心广体胖”,沿用古之用法。其二音pàng,形容人体脂肪多,肉多,即肥胖。
可见,“胖”字意义古今差别较大。只有“心广体胖”之“胖”古今音义相同,其余的意义或消失或新增。那么,“胖”字的本义是什么?发音如何?又是如何演变为今天的“肥胖”义的呢?
二、“胖”字的本义
1.牲之半体,指祭祀用的半体牲肉
从小篆体看, 字由“分”“牛”“肉”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曰:胖,半体肉也,一曰广肉,从半从肉,半亦声,普半切。音pàn。梁代的字书《玉篇》释“胖”字为“牲之半体”,字已归入“肉”部。例如:
(1)使使者聘孔子于鲁,以胖牛肉迎于河上。《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刘?》裴松之注引刘向《新序》。
(2)凡牲体则用一胖不得云全……《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卷四?士昏礼第二。
《周礼?天官?腊人》有“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fǔ)腊(xī)、?(hū)胖(bǎn)之事。”郑玄注:“薄析曰脯(fǔ)。棰之而施姜桂曰?(同修:干肉)。腊(xī),小物全干也。”?(hū),祭祀所用的切成大块的肉。胖(bǎn),胁侧薄肉。经查,“胁”指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即大片牲肉。可见,“胖”最初的使用范围狭窄,仅用于祭祀。指供奉用的祭祀品“半体牲肉”“大块肉”或“胁侧薄肉”。
2.夫妻?合,指夫妇各为一半
《仪礼》曰:夫妻?合也,?当作片作半,合二字为胖,此必俗字。《周礼》媒氏掌万民之判,注曰: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丧合传曰,夫妻判合。《仪礼》贾《疏》继母如母下云,继母配父,即是片合之义。
《康熙字典》中《??》《集?》《??》《正?》:?,普半切,音泮。《玉篇》半也,分也。又《????服?》夫??合也。《集?》?合,合其半,以成夫?也。《??》亦作判。《集?》或作片。
清代李慈铭的《越缦堂读书记》云:考诸《说文》,片,判木也,半物中分也。判、分也。凡物合而分之曰半,分而合之亦得曰半;片者半之假借字,判者亦半之假借字。古三字同音,义亦相近。本无?字,《字林》始有之。至若《经典释文》宋本作胖合。郑玄曰:胖,半也,得偶而合曰胖。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六:慧琳云“判”字,普旦反,又作胖、?三(二)形,即胖,?判、?通,读pàn。
显然,“?”是“片”“半”之合,可以理解为夫妻各一半。“胖”通“泮”“?”,都读pàn。
3.“胖”的初文应为“半”
从上例中“牲之半体”“胁侧薄肉”和“夫妻?合”可推断,“胖”的初文应为“半”。《说文解字》: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八”本义是分,从八从牛会意。可见“半”的本义就是平分牛肉,后增加意符“肉”才写成“胖”字。
鉴于“胖”与“半”有密切联系,对于“半”的音义,本文也作了考证。
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中古时期(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的《广韵》曰:半,博漫切,去换,帮。《集韵》:半,普半切,去换,滂。意思有二:
其一,二分之一。
(1)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易?系辞下》
(2)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韩非子?内储说上》
其二,大片。
(3)?李陵?令军士人持二升?,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汉书?李陵传》
颜师古注:“半读曰判。判,大片也。时冬寒有冰,持之以备渴也。”
由此可见,“半”的意义与《说文》中“胖”的解释几乎完全一致,都指“二分之一”和“大片”,“胖”本义应为“半”,既用于物,指祭祀用宰杀动物的半体牲肉,也用于人,指夫妻各一半。以上的发音“博漫切”和“普半切”只是[p’]和[p]两音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大概是由于地域差异同义而不同音,使得“胖”“半”“判”“泮”“?”互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