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英语三班曹井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英语三班曹井田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青岩古镇建筑及民俗风情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古建筑、民俗风情以及美食特产 调查方式:参观,采访,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调查人员:李芳,田涠唯,黄琴,李进,曹井田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日 调查单位:贵州民族学院 外国语言学院 09英语2班、3班 时间:2011年5月8日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七个主要景点之一,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也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它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曾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始建于洪武年间。现在,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接近贵阳市几所高校,浓厚的历史文化,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以及各种美食特产,声名远播,已发展成为贵阳一个举足轻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  地理位置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青岩古镇,地处东经106°37′—106°44′、北纬26°17′—26°23′,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马铃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部、南部较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最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最低处思潜村官塘河入惠水处101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100米左右。镇域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桐木岭分水地带南侧,属珠江水系,河流源远流细,洪枯涨落幅度大,境内有属珠江水系的青岩河、杨眉河、赵司河,平均径流613毫米,水能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气候及土壤   青岩镇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日照数为1200—1300小时,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273—280天,年平均风力2至3级,夏季主导风向偏南,冬季偏北。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壤显中性、微酸性。    行政建制及交通   镇辖区为17个行政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歪脚村、山王庙村、摆托村、杨眉村、摆早村、新哨村、思潜村、达夯村、谷通村、新楼村、二关村、大坝村、龙井村、新关村,131个村民组,5个居委会,19个居民组。全镇有106个自然村寨,镇辖区内有中小学17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8所,青岩古镇区属中学1所,幼儿园 2所。2000年初全镇总人口29108人,其中集镇中心人口8187人,2810户,非农业人 口31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    主要公路有210国道贯穿南北,青高、青燕、青马线与主干道横跨东西,公路等级为2—3级,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106个自然寨也基本通公路。    交通:贵阳至青岩29公里,在市内可乘客车直达青岩,也可乘坐202路,90路,109路等多路公交车到花溪公园转乘去青岩的车。 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特色建筑 牌坊与教堂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样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法得知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

文档评论(0)

jiyousi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