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 【摘要】:东汉名教之治从东汉后期开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危机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士大夫无法阻止皇权“非道”,另一方面是崇尚儒家名节的统治方式导致了世风之虚伪。面对皇权“非道”,东汉士人笃信道德的力量,发动清议运动,士风由“保身怀方”重“去就之节”转向“蹈义陵险”的“婞直之风”。党锢事变的结局动摇了士人的名教信念,使士人由“婞直”而“大直若屈”。汉末士人恢复汉朝统治的努力失败后,其名教理想几乎完全破灭,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社会政治理想。面对世风的虚伪与偏至,东汉士人曾有意识地加以矫正,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崇尚任率的生活态度。竹林名士继承这个传统,并援引《庄子》赋予其玄学意义,开创了魏晋“达”风,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不拘礼俗”。士大夫对社会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践行,与对自身处世态度的反思和践行,二者交汇的结果是在魏晋之交出现了旨在思想革新、社会革新与政治革新的新士风——玄风。两晋玄风的表现是:思想上崇尚玄学,行为上崇尚放达,任官崇尚不尽职守。在朝、在野两种玄学指导着晋代的士风。在朝玄学是道家化的儒家,在野玄学持道家立场,二者都在反传统的方向上推进晋代士风。南朝士风大体上继承了魏晋的士风形态。但南朝士大夫对魏晋传统的坚守,旨在维护士大夫相对独立于皇权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意识的领导权,而非如魏晋士风旨在玄学理想的践行或曰“利便”。南朝士风始变于晋宋之际,清谈地位下降,对玄学义理的探讨淡化下来,“仕贵遗务”的精神内涵由实践玄学政治观转为表明士大夫“淡退”的政治姿态。刘宋后期朝廷试图树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权威。尽管士大夫屈从于皇权,但他们对士风传统的维护,仍是对皇权扩张的柔性抵抗。南齐永明儒风的兴起,表明士大夫与皇权开始谋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融合,结束了二者的对抗。但这种融合是以士大夫回归儒家皇道意识为前提的。随着南朝中下层士人在文化、政治上的崛起,他们成为梁代士风的主体,其崇尚进取、实干与注重交游的阶层性格给士风增添了新的色彩。陈朝采取优待前朝士大夫的政策,使梁朝士风在陈朝继续存在下去。陈后主是陈朝后期士风的中心人物。随着陈朝的灭亡,南朝士大夫丧失了政治、社会地位,盛行一时的玄风便随之烟消云散。与魏晋南朝士风相比,北朝士风的基本特征是学术上的习经并专经之风、言行上的儒者之风、政治上的当官任事之风,指导北朝士风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孝文帝改革以后,出现的“浮薄”的士林风气,它其实包括两类,一类是背离经学思想的腐化之风,另一类则是一种新的文学趣尚和玄学风范。后者的出现表明北方在一百多年后,重新走上了东汉通往魏晋的旧路,在文化发展方向上与继承魏晋传统的南方趋同。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四条线索来把握:一是士大夫的社会政治理想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二是士大夫天下意识与自利意识的彼此消长,此【关键词】:士风东汉魏晋南北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4;K235 【目录】:中文摘要5-7英文摘要7-13绪论13-20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的界定13-16二、学术史回顾16-20第一章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20-29第一节“去就之节”到“婞直之风”20-22第二节婞直之风的流行与演变22-24第三节婞直之风的反动之一——退身穷处24-27第四节婞直之风的反动之二——对权谋的重视27-28本章小结28-29第二章汉魏之际士大夫的动向及其变化29-43第一节荀彧之死与士大夫匡复之志的最终破灭29-33第二节新的政治环境下士大夫节义观念和处世方式的变化33-36第三节政治转型过程中士大夫的困惑、抗争与精神的自我解救36-39第四节从太和浮华到正始玄谈——新生代士人的政治动向与变革要求39-42本章小结42-43第三章魏晋达风43-62第一节达风的兴起与源流43-49一、东汉名教之弊与达风的源流43-47二、嵇康、阮籍思想的变化与阮籍之“达”的产生47-49第二节阮籍之“达”的哲学内涵与精神实质49-54一、阮籍之“达”的哲学内涵49-51二、阮籍之“达”的精神实质51-54第三节两晋之”达”54-61一、元康之“达”的表现及其含义54-57二、东晋之“达”的特征57-61本章小结61-62第四章在朝在野两种玄学交互作用下的晋代士风62-74第一节晋代士风的流变62-64第二节引导士风的两种玄学64-67第三节士风推行的权力基础67-69第四节玄风熏染下的社会69-71第五节独立于时风之外的社会层面71-73本章小结73-74第五章晋宋之际士风的变化74-102第一节晋宋之际高门士族的政治动向74-83一、义熙初年刘裕对高门士族的态度与高门士族的反应74-75二、二刘之争与高门士族恢复门阀政治的努力75-76三、义熙八年后高门士族之倒向刘裕与其政治目标的变化7

文档评论(0)

zhuo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