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 ,彝族、白族火把节不同
彝族、白族火把节的不同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提到火把节大家都比较熟悉这名字,脑海里对火把节的投射都逃不过篝火晚会,但是火把节真的就只是篝火晚会般的狂欢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
大纲
关于彝族、白族火把节的不同,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火把节的时间、装饰道具、传说、风俗活动等。
在比较火把节之前,会简单介绍一下白族、彝族这两个名族,具体来说会讲到各民族的基本资料、衣、食、住、宗教等。
讲稿
Ⅰ 白族简介
1、基本概况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昆明等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约为185万。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 如白族火把节传说《慈善夫人》,后面会具体讲到。
2、历史演变:先唐时代——原始白民族的预备期唐时期——白民族稳定共同体的形成期宋朝——白民族的成熟期
南诏灭亡后,经过35年的三个迷你王朝后,大理国成立明清朝——白民族被同化
明朝对白民族行了民族同化。种族上则实行稀释政策。明朝征服云南,焚毁了白族的历史文化书籍。白族人丧失了文化遗产民国时期——白族几近消失
清末及民国时期,白族几乎失去了独立民族的身份
新中国时期——白族意识的再唤醒
1956年白族获得官方认可的民族身份。大理成立自治州。白民族的民族意识在濒临灭绝的条件下死而复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和恢复。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在当前社会大转型的情况下,白族又面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
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
4、食: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茶是著名特产
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
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 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5、住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以木土结构的瓦房为主。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听白族人说,大户人家飞檐上是龙的图案表明这家人是男性当家,凤则是女性当家,在白族,女人的地位相对是比较高的),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6、花: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如:火把节使用的凤仙花,凤仙花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用它的根或者花染的指甲,除了血红的颜色令人心醉外,与化学染剂容易褪色的毛病从不沾边。一旦把它请进来,要么用时间的利器,等日夜的更替带动指甲的新陈代谢,看着那一抹鲜红慢慢退场“古妙香国”的称号。受佛教影响实行土葬,骑车在洱海白族,墓地随处可见,尤其在半山腰,有点恐怖,但是从远处看和景色很协调,很引人注目。
8、婚俗,一夫一妻是白族婚姻的基本制度,招赘、抢婚。
Ⅱ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流行于云南北方民族集团内,即氐羌集团,包括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内部。根据一般的认识,氐羌民族来自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火对这些民族的生存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火堆火把在过去数千年的民族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由此产生对火的高端价值评判和精神信仰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反观地处热带的云南南部民族,比如傣族,水对他们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傣族有泼水节。地缘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造就了相关文化特色的发育。这是对火把节起源的思考的起点火把节最早的记载见于南诏时期(迄今1000多年前)白族创作的汉诗中。当时火把节的时间在冬天。而今天的火把节则移到夏天。白族的火把节何以如此隆重热烈?除了民族学方面的各种因素,核心是其中有个“火烧松明楼”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一位民族女英雄的追思和景仰。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白洁圣妃的故事。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不仅要竖大火把,还要耍小火把,青年妇女要焐红指甲,小伙子们要跑马,海边的渔民要举行船赛等等,都是对洁夫人一举一动的纪念。直到八月初八,沿洱海的白族还要举行象征打捞夫人遗体的耍海会。:“杜,赤棠,白者棠。”意思就是说,海棠分红海棠、白海棠两种。在汉语里面,海棠的辅佐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