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将进酒》

从《将进酒》看李白的艺术个性特征 盛唐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具有“既闲新声,复晓文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的特点。在这阵诗歌的巨浪中,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诗人。而在成就最高的几位诗人之中,较之沉郁顿挫的杜甫,我更喜欢清新飘逸的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以盛唐时代的开放胸怀,气盖一时的宏大气魄,豪放不羁的独立人格,自由洒脱的浪漫情怀,编织出了唐诗最绚丽多彩的天锦云裳,辉耀着中国诗歌的星空。在现存的约1000首李白诗歌中,后人无一不从中读出李白鲜明的创作个性,无不感受到其诗歌豪迈的气势,如奔流的潮水,在读者心中一阵又一阵的涌起。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无愧于是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本文将从《将进酒》入手,浅析李白诗中对自由的追求、销愁的独特方式并尝试挖掘其背后的根源。 一、对自由的追求。李白一生不得志,无奈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但是他总以盛唐诗人的自信乐观、桀骜不羁的性格对自由不断的追求。在他的诗中,处处可以领略他对感情无拘无束的表达:时而豪放喷薄,时而消极感慨;时而仰天长啸,时而暗自迷离。同时,在他的诗中,常常塑造雄气伟岸的意象赋予其鲜明的主观色彩,以表达内心的追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以奔腾咆哮的黄河起兴,不仅写出黄河的宏伟,还描写了黄河从天而下的落差,以表达出黄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其气势可见一斑。而对于这句话的所体现的李白创作的自由个性特征,我以为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其一,这句诗在给人以天风雨海、激情彭湃之感的同时,读者可以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不只是黄河之水,似乎更是长期郁积在诗人胸中的苦闷的爆发。作者欲写出自己心中的痛楚和忿懑如黄河之水一样喷涌而来,奔流到海一去不回,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一种释怀的洒脱。借黄河不可抵挡之势,极言内心愁苦已经无法再承受,急需喷射出去。将黄河水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黄河水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是李白自由创作个性的表现之一。 其二,黄河的意象本身带有汹涌澎湃的特征,与诗人大河奔流的心胸和气度有异曲同工之处。诗人借饮酒的醉意欲尽情爆发其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比起天际的狂飚和迸发的火山也毫不逊色。诗人信笔拈来,选择了黄河,以其从天而降的巨大能量,追摹情绪冲动的那一刻情感喷射的起伏跌宕,如同黄河的急流一样给人以心灵的震颤。这种强烈的、无拘无束的感情喷发正表现了李白的自由个性。 其三,“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气,这种感情无疑是豪迈激昂的。然而随后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及下一句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的感情却又显得如此悲壮,集慨叹、伤怀之情于一身。中国自古就喜以流水比喻光阴的流逝,诗人正是利用黄河之水的一去不返,青丝成雪的无可奈何,感叹人生的短促,时间的无情。对时光的感慨正是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从豪放的激情到低沉的感慨,诗人的感情起伏跌宕、随意而发、无拘无束。这正是李白创作的自由个性的写照。 二、销愁的独特方式——饮酒。李白的一生,仕途多舛,面对这样的人生,他选择了及时行乐,借酒浇愁,从而形成乐他的另一种艺术个性——以醉态为诗。把酒醉后的幻觉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融入诗中,这种独特的方式从表面看不免消极颓废,而实际上,正是这样的一种非常态的表现形式,才写出了生命中难能可贵的真实感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诗人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中的诗语。它流传千古,豪情万丈。其气魄,其胸怀,其胆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在这句诗中,体现着以下几个矛盾: 其一,得意与失意的矛盾。“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提到人生“得意”,而他的人生本是无尽“失意”的,不然也不需要借酒浇愁了。这两者从表面看是矛盾的。但是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一方面是因为老友相逢,互相倾诉衷肠,纵酒狂歌,所有不快一饮而尽,因此“得意”。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借着醉意,故意拾起“得意”的话头,似乎在自嘲,也是在嘲弄那些不懂得欣赏自己才能的人,同时也是沉沦的下僚者最愤激的心声!用二者的对比,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其二,消极沉沦与乐观自信的矛盾。如果说人生得意须极尽欢乐的人生观是略显消极悲观的,那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却又是那么积极乐观,这构成了一种矛盾。如果说前面的高谈阔论,恣意放纵,极尽欢乐是一种冷冷的嘲弄,是对内心难以压抑的痛苦下的麻醉剂,那么当酒酣耳热之时,在醉意中偶然清醒的瞬间,诗人忽然想到自己所受的冷落和欺骗,想到统治者对自己的轻视和鄙夷,他自问:难道我永远都要这样沉沦了吗?难道我注定失败吗?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度过了吗?那一刹那,他的眼中忽然闪烁出了希望的那道光芒,他不会、不愿、也不能承认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他矛盾的心在挣扎中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文档评论(0)

cigu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