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

西安交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本试题总共两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100分,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 (要求:全部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原因有: ( )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 ③奴隶的辛勤劳动 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根本原因是: ( ) A.各诸侯国重视发展农业 B.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地位比奴隶高,调动了其生产积极性 D.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3.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王田制 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 4.中国的英文名字是China,是瓷器的意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周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原始瓷器 B.战国时期出现采用夹苎技术的精美瓷器 C.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 D.唐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秘色瓷 5.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首要目的在于: ( )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C.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国家 D.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 6.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隋唐时期官员上朝也有座位,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必须跪着奏事。从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可以得出: ( ) ①封建专制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②专制皇权日益强化 ③中央和地方矛盾斗争激烈,但最终中央战胜了地方 ④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评议,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主张百花齐放 C.主张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D.两汉初期各学派仍然很活跃 8.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 A.封建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 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汉字“和”的演变过程,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是社会进步的车轮,下列关于中国文字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而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B.契丹人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 C.党项人仿照汉字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D.中国的文字是由中国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11.我国古代思想,有着优良的唯物主义传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墨子的思想中含有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②王充认为世界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 ③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的打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2.下列是关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和欧洲文艺复兴的比较,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都发生在社会的转型时期 B.都属于当时进步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突出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都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1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在选用人才时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说明: ( ) A.墨子“尚贤”的主张得以采纳 B.新兴地主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C.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D.奴隶主特权制度趋于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