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明单位申报报告
文明单位申报报告
文明单位申报报告
本篇范文由管理资料网整理进行申请文明单位的报告材料,内容整理单位可以获得文明单位的事实原因,如下是文明单位申报报告范文
文明单位申报报告
内乡县财政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申请 报 告
县文明委:
我局自从2006年获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来,认真按照省级文明单位的标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和县文明委的具体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按照我局制定的文明单位创建规划,认真落实文明单位六条标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局上下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氛围浓厚。近三年来,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创建和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4月我局获得全市财政系统唯一一个“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0年6月,局党委获得河南省委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财政工作最近三年荣获南阳市财政局、内乡县委、县政府财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双争工作一等奖。
2011年,我局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即将到期。创建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再创内乡财政工作新辉煌,是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局党委一班人,顺应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热切期望,对今年申报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做出庄严的承诺:倾全局之力,尽一切可能,确保我局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取得成功,不辜负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期望。现将我局保持和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班子成员的整体形象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全局。一是我们按照“团结、进取、廉洁、高效”的原则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以岳书晓为书记、局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洁、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进取、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造就了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财政干部队伍,创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有力推动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三是班子成员在事情较多,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参加局里的各项培训,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局班子成员没有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威信。四是局领导高度重视精神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研究精神文明创建事项,做到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努力做到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任务落实有力。五是为保证我局成功申报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我局成立了局长岳书晓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岳明川为副组长,其他副科级领导和各股股长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负责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各项具体实施工作。
业务工作实绩显著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财政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增收节支,积极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公共保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狠抓收支管理。始终坚持把加强收支管理作为中心任务,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提速赶超,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收支目标任务。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3931万元增至2010年的28180万元,年均增长15.1%。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43891万元增至2010年的120778万元,年均增长22.4%。同时坚持把资金争取工作作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向上争取资金一年一个新台阶。特别是2010年共争取各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74367万元,增长19%。二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部门坚持跟踪研究经济运行变化,发挥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支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坚持服务和保障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住房、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其中拨付两免一补4148.6万元,家电下乡2850万元,粮食直补988.4万元,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争取669万元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标准农田。综合运用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管理,推进财政科学发展。坚持以促进财政科学发展为目标,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强化“两基”建设,坚持推进依法理财,推行政务公开和部门预算公开,财政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