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总复习课件 岳麓版必修三
孔子: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食黍 一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地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而桃子是较低贱的,祭祀时从来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3、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改良政治4、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教育不分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当仁不让于师“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孔子对神鬼的态度是:A.相信 B.怀疑 C.认为不存在 D.不关心它是否存在 思考: 10.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身。 五十步笑百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庄子成语故事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以貌取人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无中生有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螳臂挡车 每况愈下 1.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 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 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性本恶 B.礼法并施 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 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 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汉初的经济状况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元气,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 时间: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 社会原因: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 (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政治规律) 3.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 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适应西汉初年统治的需要,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 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汉武帝时期为什么汉初的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前179—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人) 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创立新儒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内涵 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 3、新儒学的评价 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的作为 总结 黄 老 之 学 当堂练习 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 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