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09-17高二(理)语文《逍遥游3》(课件)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 ↓ ↓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 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 自由。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 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 自由。 课堂小练习 下列句中的黄色字我们以前在文言课文中学过,请举出例句。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 参考答案举例: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庄子*逍遥游》中的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 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 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 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 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 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 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 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 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 里的意思。 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快速浏览课文。 一共有三处。 一共有三处。 蜩与学鸠笑之 一共有三处。 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一共有三处。 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笑的对象又分别是谁呢? 笑的对象又分别是谁呢?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 笑的对象又分别是谁呢?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 第三个“之” 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笑的对象又分别是谁呢?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 第三个“之” 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蜩和学鸠还有斥鴳 为什么要笑大鹏呢? 而宋荣子为何又要笑那些当官的人呢? 提示:首先找找看原文? 提示:首先找找看原文?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我决起而飞……奚以之九万里 而南为?…… 提示:首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酒店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docx VIP
- 危化品运输安全的无人机与遥感应用.pptx
- GZ020 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师生同赛)赛题A竞赛任务书附件1、3、6、7、8、9-裁判用(打印100份)-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pdf
- 新教材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VIP
- 电话销售基础培训课件教程.ppt VIP
- 2025年中国铝制板翅式换热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2022年版)初中语文学科新课标部分解读.pptx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共48张PPT).pptx VIP
- 诸葛亮介绍PPT课件.pptx
- 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353卫生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