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1-5废气处理培训及签到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51-5废气处理培训及签到表

更 改 记 录 版本号 更改部门 更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生效日期 更改内容 1.0 总务部 陈万里 朱娟 窦萍 2014/11/24 新建 拟制 审核 批准 目的: 为改善工厂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职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 无 职责: 各部门负责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总务负责监督检查。 作业流程: 本工艺设计由二部分组成,即:废气吸附工艺和非甲烷烃吸收吸附工艺。 1、废气吸附工艺原理 1.1废气主要来源是在多个并联反应釜及分离罐进行反应时主生的。这种废气称为熬炼废气。熬炼废气中含有醛类、烷烃、烯烃等污染成分,迭加排放量为6500m3/h。 1.2利用柴油作吸收剂,有选择地吸收反应废气中一种或几种有害成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吸收过程中,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质面积传递的物质量,提高吸收速率,它可反映吸收的快慢程度。吸收速率和影响吸收速率的各因素的关系可归纳为: 吸收速率=推动力/阻力=吸收系数*推动力 为了提高吸收速率,必须设法增大吸收系数和推动力。 1.3有机废气吸收、吸附工艺流程图: 1.4气相流程: 反应釜出来的废气先经废气总管(管上装有压力调节阀,可调节负压的大小)有机废气吸收器,经吸收后进入尾端活性炭,吸附塔进行末端吸附处理后排放达标。 1.5液相流程 用齿轮泵将柴油送入吸收器,通过阀门控制一定液位。送入柴油,经喷雾系统进行气液接触洗涤,清洗后的柴油进入油槽进行循环使用。 柴油吸收饱和后需定期更换,放出的废油经过滤器进入废油收集槽,再用齿轮泵送入高位槽作燃料使用。 1.6处理效果 熬炼废气具有强烈刺激性,经柴油吸收法处理后,排放的烟气无刺激性。经柴油吸收的废气还可作燃料使用,不会行成二次污染。 2、主要参数 (1)吸收率>90% (2)床层压降:△P(0.5m/s)=650Pa (3)饱和吸附量:苯23%、甲苯25%、二甲苯26% 活性炭物性参数见下表: 性质 单位 颗粒状活性炭 设计取值 真密度 g/cm3 2.0-2.2 2.0 粒密度 g/cm3 0.6-1.0 0.8 堆积密度 g/cm3 0.35-0.6 0.38 孔隙率 % 33-45 40 细孔容积 cm3/ g 0.5-1.1 0.8 平均孔径 A0 1.2-4.0 1.6 比表面 cm2/ g 700-1500 1200 3 工艺特点 活性炭吸附工艺特点: (1)可以相当彻底的净化有机废气,针对低浓度有机废气较其他方法有更大优势。 (2)系统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和废液产生。 (3)活性炭对富含甲苯、二甲苯的废气有极好的针对性,具有吸附能力强、吸附量大的特点。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组分。 4 工艺流程说明 4.1各排放点有机废气经吸气口以2M/S进气速度进入排气系统支、干管,废气经支管汇至干管后统一进入活性炭吸附器进行吸附处理,经活性炭吸附后的净化气体被引风机通过排风管排入大气,各车间废气入口风速见下表: 车间 吸气口规格(mm) 气体流速(m/s) 排放点数(个) 多功能车间 DN300 2.5 1 多功能车间 DN100 2.0 1 污水站吹脱塔 DN80 2.32 1 4.2相关说明 系统处理风量按80%使用系数选定,引风机风压按100%使用系数选定。 活性炭更换周期:180天 注:活性炭堆积密度取0.6计 2 有机废气处理工艺原理 采用柴油吸收加活性炭吸附工艺。 2.1主要参数 (1)非甲烷总烃去除率>95%。 (2)柴油吸收塔空塔气速:1.5m/s,活性炭吸附箱通过速率为:1.0m/s。 (3)柴油吸收塔液气比L/G:2.0。 (4)柴油循环量:2M3/H。 (5)活性炭(非甲烷烃)饱和吸附量:25% 2.2工艺特点 工艺吸附特点: 两段法吸附工艺,确保有机废气全面吸收吸附; 柴油吸收针对非甲烷总烃有完好的溶解吸收性,非甲烷总烃去除率高达95%,柴油吸附产生的挥发气体和喷淋产生的柴油液滴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去除率为90%以上; (3)柴油吸收剂、活性炭吸附剂性能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 2.3工艺流程说明 各排放点非甲烷总烃等各种有机废气及盐酸废气经吸气口以2.0M/S进气速度进入排气系统支、干管,废气经支管汇至干管后统一进入有机废气净化吸收塔,减少后续吸收吸附系统的负荷和吸收吸附剂的消耗。 有机废气经汇口管道进入柴油吸收塔,柴油吸收塔吸收剂为0#柴油或10#柴油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