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07577.ppt
转基因技术 外源基因表达效率低和遗传丢失 转基因技术尚不成熟 转基因动物成活率低及其后遗症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产品的安全性 传统观念与伦理的挑战 应用性方面的思考 转基因食品 标记基因的传递 导致食物过敏症 干扰体内代谢 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 减少生物的多样性 造成变相的农药依赖 加速害虫的耐药性 生物污染的扩大 伦理问题 为什么要改变? 改变是不是在浪费? 是不是在“改变上帝的意愿”? * * 1928, 英国人费来明发现了青霉素 * 1953年报WANSON和SL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为DNA重组奠定了基础. 1974年,实验室的首次基因转移,从而使人们有可能在实验室中按照人们的意志设计新的生命 * 基因工程干扰素 治疗病毒感染的“万能灵药”——干扰素!过去从人血中提取,300L血才提取1mg! 干扰素分子结构 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 具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调节 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广泛用于病毒 性疾病治疗和多种肿瘤的治疗。 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 运用基因工程设计制造的 “DNA探针”检测肝炎病毒等 病毒感染及遗传缺陷,不但 准确而且迅速。通过基因工 程给患有遗传病的人体内导 入正常基因可“一次性”解除 病人的疾苦。 我国研究人员正在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基因工程细胞 基因治疗 SCID患者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只要稍被细 菌或者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这个病的机理是 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简称 ADA)的基因(ada)发生了突变。可以通过基因 工程的方法治疗。 第一例:1990年9月FDA批准的用ada(腺苷脱氨酶)基 因治疗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A:1993年,美国一名出生才3 天的SCID患儿接受基因治疗 B:治疗后得到 痊愈 3.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 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 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 生长快、耐不良环境、肉质好(中国) 转基因鱼 乳汁中含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阿根廷) 转基因牛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 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 超级动物 导入贮藏蛋白基因的超级羊和超级小鼠 4.基因工程与环境监测 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 1t水中只有10个病毒也能被DNA探针检测出来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 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 5.基因工程与环境污染治理 基因工程做成的“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 污染环境的物质。 通常一种细菌只能分解石油中的一种烃类,用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超级细菌”却能分解石油中的多种烃类化合物。有的还能吞食转化汞、镉等重金属,分解DDT等毒害物质。 1.2.1 定义 细胞工程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通过在细 胞、亚细胞或组织水平上进行实验操作,获得 重构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个体,创造优良 品种和产品的综合性生物工程。 细胞工程 历史事件: 1907年,R. Harrison,蛙的胚神经管组织移植到蛙的 淋巴液中,体外存活若干星期,长出轴突(神 经纤维)细胞。 动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 1911年,Carrel,不含抗菌素的培养条件下使鸡胚心脏细 胞维持生存34年。 1951年,Eagle,开发供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培养基 融合现象的发现: 19世纪30年代,Muller等肺结核、天花、 水 痘、麻疹等病理组织多核细胞现象 细胞融合技术的建立和杂交瘤技术的诞生: 1958年, Okada,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发艾氏腹水瘤细胞 彼此融合 1964年,Lifflefield,利用HAT选择性培养基形成细胞 融合到杂种细胞选择、培养的一整套技术 1975年,Kohler、Milstein,仙台病毒诱导绵羊红细 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选择到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种细胞,建立了 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动物克隆技术的建立: 19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