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句中“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两种句式有何不同.docVIP

浅谈语句中“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两种句式有何不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句中“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两种句式有何不同.doc

浅谈语句中“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两种句式有何不同   摘 要:从作用、意义、语境和语法结构上,比较“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两种句式,发现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   关键词:“政以治民”;“以政治民”;比较   从语法结构上比较,“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两种句式的根本区别,是主语不同[Z以动宾]式的运用规律和句法特点。如果孤立地看“政以治民”[Z(特指这种句式里的主语)以动宾]这种句式,似乎跟“以政治民”[以b(特指介词“以”的宾语)动宾]没有多大差别。但若对两句式的作用、意义、语境和语法结构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以《左传》为例,对这两种句式进行探讨。   一、从作用、意义、语境上比较   1.“政以治民”[Z以动宾]是对主语“Z”的作用加以论述的句式。《左传》共62例。它的主要用法有二:   (1)[Z以动宾]中的“动宾”从正面论述“Z”的作用。这种句子短小精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①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馇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日:“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僖33)1.501   德以治民,大意是,用德行来治理百姓。   ②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昭18)4.1395   宝以保民,意谓宝物的作用在于保护百姓。   (2)[Z以动宾]出现在一定的语段之中:语段的前面往往是对事实的叙述,然后通过某人之口对事实作出评论,评论时往往用此式,从正面阐述“Z”的作用是什么,接着指出事情的发展并不是这样,然后很有感慨地做出结论。也就是说,语段中运用这种句式,常常是为了表示理当如此而实际并非如此。如:   ①郑伯使卒出瑕,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隐11)1.76   例中“政以治民”和“刑以正邪”并列,表示“君子”认为“政”“刑”的作用理当如何;“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指出事实并非如此;“邪而诅之,将何益矣”是结论。说话人运用这种句式与实际情况形成正反对照,增强了说理和推论的力量。   ②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日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无德政,又无民听。易则生乱。……今君命大子日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桓2)1.91   前面用四个[Z以动宾]句并列,阐述“名”的重要作用,指出“易则生乱”。由“今”引出的下文表示,实际情况正与上面所说的道理相反,结果将是“兄其替乎”(替,衰废)。   ③过申,子反入见申叔时,曰:“师其何如?”对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民不知信,进退罪也。人恤所底,其谁致死?”(成16)2.880   说话人连用六个这样的句式表示对“德”“刑”……作用的看法;下文由“今”开始,表示事实完全相反;最后由“人恤所底”以下是结论。   有时语段用这种句式表示“Z”的作用过去曾是如此,而现在却不是这样。如:   ④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借令,夜以安身。……今无乃壹之,则生疾矣。(昭1)4.1220   ⑤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昭20)4.1418   上例四个[Z以动宾]式并列,讲的是君子的四时“朝”“昼”“夕”“夜”在过去的作用;下例三个同类句式并列,讲的是先君过去田猎时“旃”“弓”“皮冠”的作用。两个语段的下文都表示现在,不是这样做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用法的[Z以动宾]大都与“君子”“先君”联在一起,表明“Z”过去的这种作用是带有权威性或典范性的,因此,仍含有理当如此的意思。   (3)《左传》的[Z以动宾]句式用法不外以上两种,尤以后一种为多。考查先秦和后代其他一些典籍,用法大体一致。如:   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乾传   ②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问之伶州鸠,对曰:“……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今细过其主妨于正,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妨正匮财,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国语?周语下)1.128   ③其为舟车何?……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墨子?节用上)   ④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