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普外-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

普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普外-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普外-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穴位注射 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常用穴位: 有研究者分析了近年来国内55篇相关文献,总结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海,配穴频率最高的两个是血海和大椎。从主穴使用频率较高的4个穴位来看,主治病症集中于荨麻疹、痤疮、银屑病和鼻炎。 二、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 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 三、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2、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3、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4、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5、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6、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7、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8、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9、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2、熏 洗 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3、艾 条 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 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