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HC知识培训《NHC知识培训《NHC知识培训
《教育漫话》 ------读书报告 院系:文理学院 班级:公管091 姓名:呂俊达(19) 我对《教育漫话》的“分法” 内容概要 作者评价 有关“绅士” 苛求“体育” 疑问“德育” 本书观感 表达处理 内容评论 思想启发 Thank you! * * 《教育漫画》整本书分为:手扎,正文,附录 一般划分:体育、德育、智育 自己划分:身体篇、心灵篇、学习篇 学习篇又分为两部分 准备阶段 教育内容 作者评价 …… 全书点评 …… 本书观感 ……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的精神哲学理论通常被视为是现代主义中“本体”以及自我理论的奠基者,也影响了后来大卫·休谟、让·雅各·卢梭、与伊曼努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个以连续的“意识”来定义自我概念的哲学家,他也提出了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 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 最应该注意的还是绅士的职业,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了正轨,其他的人自然也就走上正轨了。(P3) 理解: 1.“绅士”一词,代表了洛克先生所代表的阶层以及当时社会对“其他的人”轻视。 2.古人云:“进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古人又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这句话可就有批驳之意了,一个人是好是坏,怎么可能因为旁边的“绅士”而改变。我认为,教育要全民化,这点是没错的,不能只注重“绅士”,所以洛克先生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错误的。 我之所以发愿来写这些文字,全是因为仰慕你的缘故,我能把你这点友谊的迹象留给后世,在我真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我能和一位诚笃的、贤能的、高贵的爱国志士长久相亲相爱,这是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幸福,也是我能够留在身后的最高的纪念。 你的最渺小的、最忠心的仆人 约翰 · 洛克 1692年3月7日(P3) 作者: 若是一个人的身体连冷热晴雨都不能够忍受,那对于他在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了。可见作者对身体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 有意思的地方: “他年纪小,着童装的时候,至少在两三岁以前,应该禁止肉食……万一我的少主人一定要吃肉食,每天也只可吃一次”。 导言可知: “这些“漫画”本是属于你的,因为它们是在我数年之前为你写的,内容不出你在我的信扎中所已知道的”。 通篇的对象是葛拉克先生应该怎么教育子女,中国人叫做:你家孩子想吃肉,不行,我家少主子若是想吃肉,那就一天一次吧。 2 3 1 名誉与羞耻(P33) 鞭笞(P60) 与 畏惧(P27) 导师(P65) 作者是不提倡惩罚子女的,但到非打不可的地步时,作者很聪明:“作父母的不要打,而要别人去执行...父母的威信可以保持……儿童因蒙受痛苦所生的怨恨就会转向执行鞭笞的人了”。 我的观点: 这点在现在肯定是不行了,所以我们只好自己动手打了,作者在畏惧中“你应该首先凭借畏惧,取得支配他们的精神的力量,到了子女年岁稍长之后,就要用友爱去维系这种力量”。但作者在信中提到“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这些内容我倒没有怀疑之处,我所想的是:我们要使孩子畏惧自己,最终的办法还是打骂,但这些做完后,怎样做到不给孩子留下阴影? 作者指出:我们要尊重孩子,但同时要适当羞耻孩子。这点是没错的,但放在当前社会,除非两人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否则很危险。 现在中学因老师教导学生有时会采用羞辱的方式,结果被学生反过来真正修理了一顿,所以现在中学很少有老师敢随便拿学生的名誉来说事了。 这个时代的我们,每个心理上都是有病的。 案例: 今年三月份,新绛县汾河中学发生了一起命案:两名学生(暂称甲、乙)与另一名学生(丙)在班里发生矛盾,丙平时胆子小,故甲乙在班里公开欺负了乙一顿,以后甲乙看丙不顺眼,便会羞辱丙,顺便说一点,这三个睡同一个宿舍。 最后的结局是:新年刚过,一晚,天高月黑,甲乙宿舍里睡觉,挣开眼时,身上已多了把刀子。甲乙两人最后都死了,丙同学哭了,却并无悔意。 这件事在我县很轰动一时,多亏有关领导工作有力,被压了下来。 作者提到: “导师除了应该娴于礼仪以外,他还应该深知世故人情……我觉得在他没有完全置身社会以前便把社会的真情实况告诉他,是预防这种弊害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对于人世的惟一防备,就是彻底懂得世情……” 我的观点是: 我们应让他们自己去领悟真正的“世故”。 例子: 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