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免疫学检验项目及意义血液免疫学检验项目及意义
实验名称 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阴性 感染乙肝病毒,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阴性 保护性抗体,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或注射疫苗后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阴性 反映HBV的复制和判断传染性强弱,急性乙肝HbeAg短暂阳性,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阴性 出现于急性乙肝后期、慢性HBV感染时。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阴性 出现于急性乙肝急性期,恢复后仍可持续阳性数年或更长时间。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阴性 阳性为丙肝病毒(HCV)感染。抗HCV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预示转为慢性丙肝的可能性较大。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 阴性 阳性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 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 阴性 病人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病人病毒血症可长期持续9年,HGV可通过输血传播。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 阴性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度稍差,抗dsDNA抗体滴度的升降与SLE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因此可监测 SLE的病情变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dsDNA亦可阳性。 肥达氏反应(Widal`s) TYO1:80 TYH1:160 PA1:80 PB1:80 PC1:80 1.H及O效价均增高时可诊断为伤寒,O及A、B、C(其中之一项)效价达1:80以上时,可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或丙,如效价随 病情逐渐上升,诊断价值更大。 2.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后才出现肥达氏反应,第一周内阳性率为50%,第四周可达90%。 3.单H凝集价升高而O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过伤寒菌苗接种②患过伤寒③另外少数伤寒患者因O凝集价被Vi抗原影响不增高,仅H 凝集价高④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4.曾预防接种过伤寒混合疫苗,再感染伤寒时,H 与O 凝集价上升较快,但在疾病恢复时,凝集价并不太高,因为预防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再感染时病情缓和。 5.过去曾接种过伤寒菌苗或患过伤寒近期又感染流感、布氏杆菌时,可产生高滴度的H 凝集素及较低的O 凝集素,此系回忆反应。 6.一般应取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作对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长则价值更大,凝集素如明显上升,是新近感染伤寒的指征。 可提取核抗原(ENA)自身抗体谱带分析 抗sm:阴性 抗rRNP:阴性 抗u1RNP:阴性 抗SSA:阴性 抗SSB:阴性 抗Jo-1:阴性 抗Scl-70:阴性 抗D`E:阴性 抗DM-53:阴性 抗RA-54:阴性 1.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清标记抗体,阳性可达30%左右。 2.抗核糖体抗体(rRNP):是SLE的又一血清标记抗体,阳率10%。 3.抗U 1 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阳性率高达95%以上。在SLE中,该抗体阳性与雷诺氏现象有关。 4.抗SSA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S)中阳性率为60%,也可见于其它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 (35%)、硬皮病、多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该抗体阳性也可引起亚急性皮肤狼疮的皮损,与SLE的广泛光过敏性皮炎也相 关,IgG类抗SSA抗体通过胎盘可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个别因抗体与心脏的传导系统相结合,可造成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5.抗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血清标记性抗体,阳性率达40%左右。 6.抗Jo-1抗体:是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肤炎(DM)的血清标记性抗体,在PM中阳性率达25%。该抗体阳性患者常会出现 肌炎、肺部间质性病变及关节炎等症状,易被临床误诊为慢性肺部感染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7.抗Scl-70抗体:是全身性硬皮病(PSS)的血清标记性抗体,阳性率达43%。 8.抗D`E多肽抗体:仅见于MCTD患者中。 9.抗DM-53抗体:仅见于皮肌炎(DM)患者。 10.抗RA-54抗体:仅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阳性率14%。 免疫球蛋白G(IgG) 6~16g/L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含量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儿童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量逐渐升高。 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病、疟疾、肾炎。 减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球蛋白A(IgA) 0.76~3.9g/L 增高: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免疫球蛋白M(IgM) 0.4~3.45g/L 增高: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 原体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喜茶品牌手册.pdf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频词(共240个).doc
- 2025届漳州高三1月市质检(漳州二检)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 福建省部分(六市)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六市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福建省部分(六市)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六市一模)数学.docx VIP
- 2024年智慧旅游服务普及率大幅提升.pptx
- 2024新修订《公司法》重点学习.pptx
- 数学丨重庆市主城五区一诊高2025届高三1月暨学业质量调研抽测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普心考点精要.pdf VIP
- 同等学力硕士全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