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分阴阳
书分阴阳
?
入 青
?
?
《周易·系辞传》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就书法而言,还应该“有书道焉”。从“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视角,书道比书法更受听,如张怀瓘《文字论》所言“翰墨之道生焉”,苏轼评秦观草书“乃技道两进也”,皆明书法要技进于道。《系辞传》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故以阴阳论书法之道,良有以也。
或曰八卦是书法之祖,此观点殊不可信。但以阴阳论书法,由来久矣。传为东汉蔡邕所作的书论《九势》中开篇即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是古人典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思路为“自然→阴阳→形势”,以阴阳为纽带,将大自然的法象与书法的形势对接起来,这也是早期书论善于运用形象譬喻的例证。又如托为东晋王羲之的书论《记白云先生书诀》中有一句名言:“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华壁立”为阳刚之气,是在在可见的笔势与字形,正如林则徐所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风神生”为阴柔之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字外之象、象外之韵,是点画提按顿挫和结体章法巧妙安排形成的神彩。二者一阴一阳,刚柔相济。
唐代书论中,孙过庭《书谱》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说明书法的客观形态内涵丰富,不仅像国风、楚辞一样“诗言志”“发乎情”,而且其本源为“阳舒阴惨”的“天地之心”,这样就实现了天地的阴阳与书法形质阴阳的同质与移情。他如虞世南《笔髓论·契妙》称“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李嗣真《书后品》评王羲之正体书法“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 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释“疏”称“违犯阴阳曰疏”,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又如张怀瓘《书议》评价王羲之的草书:“有女郎材,无丈夫气,不足贵也”。之所以对书圣的草书有如此贬谪之语,还是从阴阳之气出发立论的。如前所述,“女郎”为阴,“丈夫”为阳,“有女郎材,无丈夫气”是用男女的阴阳观照书法形质的阴阳,表达了张怀瓘崇尚阳刚之气的草书审美观。
元代书论中,刘有定注郑杓《衍极》中多次涉及阴阳。如卷二《书要篇》 注“书肇於自然,阴阳生焉,形势立焉”称:“阴阳者,结字点画,上皆覆下,下以承上,递相映带,无使反背。”注“疾涩之分,执笔之度,八体变法之玄窅”称:“遣笔阴阳势,出永字八法。”卷四《古学篇》注“圆效天,方法地”称:“至于点画之际,纵经横纬,莫非阴阳至理之所在。”注“题署”一体称:“题署之法弊于唐,使人多忌讳,其言盖出于阴阳家者流。……点画分毫来去,各立名字,应之以阴阳,象之以五行,法之以六神。……其法不应阴阳气候,神气不全,櫱然如死。”上述涉及结字、笔势、书体。
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亦喜以阴阳论书,如“形质”篇称:“故至圣有参赞之功,群相有燮理之任,皆所以节宣阴阳,而调和元气也。……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此中行之书也。”“规矩”篇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取舍”篇称:“若前所列……阴阳、向背、缓争、抑扬等法,盖有彼具而此略,所当参用以相通者也。”上述涉及形质、方圆、结体。
清代刘熙载和康有为的书论中亦多涉阴阳理论,而且更加具体。如刘熙载《艺概》描述笔画的阴阳称:“画有阴阳。如横则上面为阳,下面为阴;竖则左面为阳,右面为阴。惟毫齐者能阴阳兼到,否则独阳而已。”又如其描述书法风格称:“书要兼备阴阳二所。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于虞书九德为尚。”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称:“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上述涉及笔画、风格、缀法。
?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称:“用笔千古不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所谓用笔或运笔,即为笔画的运用,突出的是动态的书写过程。而笔画则指书写之后的静态结果,尤其以正体为主。就已经完成的书法作品而言,评价其书法用笔的阳刚之气或是阴柔之美,当以静态笔画为切入点,还原其动态书写过程。《周易·说卦》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可见,阳、刚为一组,阴、柔为一组,阴阳为本原,刚柔为具象。也就是说,书法用笔的阴阳是通过刚柔来表现的。而用笔的刚柔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四组辩证关系:一为曲直,二为藏露;三为方圆;四为使转。
先来看曲直。分析各种书体用笔的阴阳抑或刚柔问题,需以“永字八法”为出发点。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任何一个笔画分解为三部分,分别是:起笔、行笔、收笔。究其形态,行笔为主体,只有曲、直两种形态。直者如刀,刚健有力,视之为阳刚之气,如横、竖、提的行笔一般来说都是直的。曲者如弓,婉转婀娜,视之为阴柔之美,如点、捺的行笔一般来说都是弯的。他如撇,要一分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