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拓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学报)
开拓传统节日的现代性
黄涛
【内容摘要】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传统节日由于处于受抑制的位置,而没有顺利完成适应现代生活的演化,整体上呈现习俗减少、功能弱化的状态。现在要繁荣传统节日,应采取有效措施从三个方面增强其现代性:提炼宣扬传统节日的现代文化内涵,开发打造节日纪念物,加强拓展节日的娱乐性与公共性。
【关键词】传统节日;现代性;转型;节日纪念物;娱乐性;公共性
【作者简介】黄涛:法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但不应该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奇风异俗。它既是拥有久远历史的文化遗产,又是为当代国民人人享有的生活文化。作为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庆贺方式应该是在传承中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给几个主要传统节日增设了假日,是繁荣传统节日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但仅增加了过节时间还不够,接下来还要研究怎样在现代社会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现在传统节日遭遇的问题是它没有很好地完成从农业文明形态向现代文明形态的转型,其文化内涵、过节方式与现代社会契合度不高。与传统时期相比,除春节以外,传统节日近年来在大多数地方过得较为萧条和冷清,而且这种状况有延续的趋势。不喜欢过传统节日的主要有两个人群:一是许多城市青少年,二是部分中年人,前者喜欢时尚、轻松、浪漫、好玩的节庆方式,认为传统节日规矩太多,因而更爱过洋节;后者则感觉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太折腾人”,送礼物、给压岁钱等花销太大,过节不堪重负。我认为,这种对传统节日的负面意见不是传统节日本身不好,天生不适合现代社会,而是由于近代以来的种种原因使得传统节日没有顺应社会变迁而进行必要的革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转型的参照系与目标是西方文明。在社会制度、学术及艺术体系弃旧图新之际,国家时间制度也在寻求变革,其最大的举措是公务时间采用西历,而民俗生活时间仍采用农历。由于传统节日所依托的时间架构是农历,时间制度的二元结构将农历置于非官方的、受抑制的、用途逐渐缩减的位置,这对传统节日的顺利传承构成了根本的制约。多次影响深刻的政治运动都对传统文化予以打压清理,也使得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传统节日失去了向现代节日体式转型的有利条件,绝大多数传统节日在民间日益衰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更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经济起飞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因袭旧制的传统节日更彰显出其不合时宜的面目,并受到洋节兴起的威胁。眼前部分青少年追捧洋节、遗弃传统节日的倾向是传统节日没有完成现代转型的明显标志。
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要得以繁荣壮大,必须具有足够强的现代性。在现阶段,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开拓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元素:
一、提炼宣扬传统节日的现代文化内涵
从传统节日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文化内涵及相关习俗是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而变迁的。总体而言,传统节日的发展史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神话时代、儒教时代、现代。 神话时代指春秋战国以前神话思维统领先民头脑的上古时期,此时祭祀神灵、施行巫术以祈福辟邪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汉代以后,历代朝廷推崇儒术,以儒家思想整合人际关系、培育礼教伦理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首要导向,而祭神行巫降为次要内容。明清时期节日的儒教倾向达于鼎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大都完成了从神话时代向儒家时代的转型,有些节日相互融合了,有些节日则销声匿迹了,也产生了若干新的节日。但如上所述,自清末民初中国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传统节日并没有顺利完成从儒教时代向现代的转型,其文化内涵大致保持了传统时期的面貌,而习俗活动减少了,这是其功能退化的标志。
若进行深入挖掘,现存的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内涵都有其独特的现代元素。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如果有适宜存活的外部环境,或给予足够的外力激发,传统节日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大量习俗活动仍能焕发生机或恢复重建,其传统主题能够调整、演化,也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激发出现代内涵,生发新的节庆方式。这里仅以春节为例。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自上个世纪以来,其处境在传统节日中算是比较好的:除了1928年5月至1934年初民国政府曾强行禁止一切场所使用旧历,“文革”期间曾停止春节假期,春节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享有公假的,至今春节还过得比较热闹。但是自1912年民国政府开始使用西历以来,春节“过年”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事实上其地位与过法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夏历年在古书上被称为“元日”“三朝”“元旦”“新年”等,老百姓口头上就叫“年”“大年”,而“春节”一词原本是民国以来的官方称谓。1914年,民国政府内务部上了一道呈文:“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并获批准。从此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前景.doc
- 工业革命补充选择教师版1.doc
- 山西宁武旅游地介绍.docx
- 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及作用新探.doc
- 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监督执法检查表.doc
- 巫惠兰初稿《李清照研究12.24.doc
- 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统考.doc
- 已审2009-2010历史试题.doc
- 市南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质量检测.doc
- 《联想集团战略管理模型》课件.ppt
-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详解)-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考点复习.pdf
- 2026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突破训练).docx
- 2026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考点提分】.docx
- 中国儿童长期机械通气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 细胞代谢(分层训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pdf
- 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复习(浙教版).pdf
- 2026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2026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必考】.docx
- 2026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200道(巩固).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