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修复技术及案例题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门口的小河——双紫支渠水环境改造 设计理念: 双层河,下层走排水,上层为景观水系,上下层循环净化 水体自净 亲水 自动灌溉 低投资,低维护 新技术: 软体护岸——生态袋护岸,生态覆盖 中水利用 雨水利用 渗 漏 过 滤 ??清澈见底 生态覆盖(种植后1个月) ?生态覆盖(种植后2个月) 美国某河流上的活木桩及植物纤维垫护岸效果 日本渡良濑蓄水池滞洪洼人工湿地 韩国良才川 石块、木桩、芦苇、柳树等天然材料进行护岸,形成类似野生的自然环境,同时种植菖蒲等植物,恢复鱼类栖息环境,适于鳜鱼等鱼类生长,也为白鹭、野鸭等禽类群落生存创造条件 问题:汛期河床水位上涨,毁坏河堤,造成洪水泛滥;河滩地多为砂土, 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松散,枯水期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无法得到满 足,难以生长;汛期又遭受水淹,生境条件差,植被稀少,河滩地生态系 统退化严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退化或丧失。 实例:安徽皖西潜山县境内的长江支流潜水河漫滩地 措施一: 先锋物种引入技术和生物工程措施,在试验地组成 以本地优势树种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灌木林以及河岸坡地上苔 草为主的草本和元竹林共同构建河岸带滩地生物群落。 效果:增加河岸带滩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措施二: 设计河岸带滩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配置模式,从滩 缘至岸坡到河岸高地形成长4km,宽30-60m不等的河岸植被带。 效果:改善河岸带滩地的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增强 河岸缓冲带功能; 措施三: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措施护坡; 效果:抗蚀促淤,保护河岸。 案例分析——镇江水污染修复 镇江城市河流存在主要问题 城市河流河道遭到破坏; 小河流遭到填埋; 建设了控制闸坝; 河流岸坡许多被混凝土或者浆砌石等覆盖; 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严重 点源排放 面源污染控制较差 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受纳体 水体中氮磷污染严重 城市河道遭到破坏的影响后果 小河流遭到填埋后,整个河流原来的生境遭到完全的破坏,破坏河流的生态景观 ,减弱河流行洪能力 ,给防洪排涝带来隐患; 建设控制闸坝,河流畅通受到影响,闸门关闭期间,河内的水体基本不流动,使其成为死水或半死水状态 ,加快了河流水质恶化 ; 河流岸坡被混凝土或者浆砌石等覆盖, 破坏了河流原先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还隔绝了河流与地下水的联系,阻断了水循环(无底泥层 、水温迅速升高、阻止河水渗入地下形成漏斗、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 根据镇江水污染状况,其治理试验湿地构型选择了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使用流速缓慢、河岸带缓坡、岸线复杂的河段。基于物理基底设计,因地制宜,设计以挺水植物为主,沉水植物为辅,结合少量漂浮植物的全系列生态系统修复模式。 (1)先锋物种选择原则 适应性原则、本土性原则,净化能力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2)群落配置 主要根据河流历史的植物群落结构为模板,适当引入经济价值较高、有特 殊用途、适应能力强及生态效应好的物种,建立稳定、多层、高效、稳定 的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的恢复 底栖动物恢复 影响底栖动物的主要因素:底质、流速、水深、营养元素、水生植物等 将上述因素调整到底栖动物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实现底栖动物的恢复。 鱼类恢复 首先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包括河流水文、水动力学特性以及物理化学特性等; 其次采取人工放养或者自然恢复的措施,促进鱼类繁殖和建立比较适宜的生物链,从而实现鱼类的恢复。 鱼类恢复 宜昌投放中华鲟 河床断面修复方法 拆除以前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恢复河床自然泥沙状态,设置鱼巢; 在河道过流频率地,裸露时间长的护坡种草; 改造原有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修建自然原型护岸; 河道修复实例介绍 北护城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北护城河:双层河道 上层作为景观水面,下层走排水并设循环管道 改直墙断面为缓坡断面 拆除部分硬质岸墙 拆除河底砼衬砌 缓坡护岸 软体护岸——生态袋护岸 拆除硬质墙顶改缓坡 水生植物系统 水生动物系统 人工水草 水流微循环系统 管理调度手段 水质维护 转河:2003 生态公园 历史文化园 生态的方向 四岁的转河(2007) 转河:生态河槽,恢复河道自然属性 生态河床、生态护岸(为之后用地受限的城市河道治理积累了经验) 卵石缓坡护岸 条石护岸 山石护岸 木桩护岸 仿木桩护岸 干垒挡土墙护岸 种植槽护岸 旧物利用、保护环境 水质维护(之后河道治理采用此基本的方法) 水生植物系统 水生动物系统 水流微循环系统 管理调度手段 雨洪利用 浅水湾 浅水湾 扩大水面 保护水质——浅水湾 浅水湾可以增加过水断面,解决在既有河道用地不变的情况下,而洪水流量增加的矛盾; 扩大水面,设置浅水湾后,扩大水面1万m2; 便于构筑蜿蜒岸线,更符合多自然河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