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1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课件.pptVIP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1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1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课件

* 课堂限时演练 新课标 高考二轮复习 历史 知能提升训练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2011·山东文综)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可从分析排除角度解答:从题干中“汉代”这一关键词,排除A,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出现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出现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于明清时期,排除D。 【答案】 B 1.(2011·大同模拟)《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 A.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一岁而再获之”实际上是复种制度产生的结果,这主要涉及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问题。 【答案】 A (2010·安徽文综)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汉墓遗址”,即汉代以后出现的文明成果不可能遗存其中。然后,调用相关知识即可。 【答案】 C 2.(2012届惠州高三第一次月考)“(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板则利嬴,得八、九板则缩。”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材料,准确的信息是(  ) A.炉场生产分工明确   B.炉场生产规模扩大 C.生产关系的新发展 D.生产以赢利为目的 【解析】 从材料“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可以看出炉场生产分工明确,但题目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材料的准确信息,而炉场生产分工明确属于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2011·天津文综)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 A 3.(2011·长沙三模)有人这样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这反映出当时城市的主要特点是(  ) A.城市繁荣,店铺林立  B.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C.交易的场所相对固定 D.商业活动不再受限制 【解析】 A虽然从材料信息中能够看出,但不能算是主要特点,因为宋以前的城市亦具备此种特性;C在材料中没体现,故可排除;D不符合重农抑商下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从“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可以看出,街道直接从居民区穿过,说明市和坊的界限已被打破。 【答案】 B (2011·福建文综)《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 【答案】 D 4.(2012届杭州高三期初测试)“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