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两”、 “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古代诗词的类别及常见的思想情感 8、分类别,悟感情 (唐诗的流派) 古代诗词的类别 边塞诗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题材)分 山水诗 田园诗 咏物诗 怀古诗 送别诗 羁旅诗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白描 衬托、渲染 对照 虚实、动静、抑扬 用典等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抒情 记叙、议论、描写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 表达 方式 修辞方法 1、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 2、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3、互文、双关、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I)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 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描写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 1 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2 间接抒情 解析: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寓情于景 3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又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3 间接抒情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托物言志 4 间接抒情 艺术手法(II) 表现手法 1、比兴、象征、白描等 2、衬托、渲染、对照等 3、虚实、动静、抑扬等 4、比喻、比拟、借代等 5、互文、双关、夸张等 1、比兴·象征·白描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1、比兴·象征·白描等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比兴·象征·白描等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衬托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写景,写凄凉的月光,写月下的沙地,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的,没有半点暖意。这些环境描写,为“征人尽望乡”烘托了气氛,衬托出“征人”们的思乡之情。 1.正衬 (烘托) 2.衬托·渲染·对照等 《秦罗敷》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衬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2.衬托·渲染·对照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以闹衬静。 回眸一笑百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