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学位论文-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位论文-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宜宾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积极推广和运用项目法管理,统筹兼顾,自始至终坚持“业主至上、质量第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服务宗旨,以勤劳、朴实、科学、积极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 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2、现场调查资料和xx单位的实际情况; 3、招标文件及合同; 4、xx单位已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 5、xx单位已施工过的同类工程的经验; 6、xx单位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砌石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16、《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 17、《锚索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8、《建筑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19、《土层锚索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 2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 2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2); 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8-84); 2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2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 2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 27、《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104-97); 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 2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31、《xx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则》; 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 3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921; 35、《xx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36、《钢筋焊接及试验规程》JGJ18-96;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县xx场滑坡治理工程。 概述 1.1、地质及水文条件 该滑坡位于xx县xx场,且处于长江支流岷江的左岸,距xx市20km,距xx县县城所在的xx镇约10km,xx—xx—xx县乡公路从滑坡体前缘横穿。 整个滑坡分为两个小滑坡,即H1滑坡和H2滑坡。H1滑坡东西向平均长650m,南北向平均宽140m,主滑段长约15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5m;属浅层中型土质滑坡;H2滑坡为顺层岩质滑坡,东西向平均长233m,南北向平均宽130m,主滑段长约13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7m。整个滑坡位于龙崩槽以下的斜坡地带。 H1滑坡 由于现在H1滑坡体上建有大量建筑物及构筑物,故滑坡原地貌早已被人改造或破坏。依现状来看,主要微地貌单元有陡坎、冲沟以及斜坡地貌,滑坡总体地貌为一个区域性的斜坡地貌,但地形平缓,起伏不大,坡角总体小于20°,且西部地形起伏大,东部地形起伏小,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后壁为基岩陡崖,后缘为崩滑堆积的斜坡,坡角约为20~30°,地表树木微见倾斜现象;滑坡中后部为缓坡和平台地形,坡角约为10~15°,地表除少部分地方为耕地外,其他地方基本已被改建为当地居民住房;前缘地形较缓,坡角约为8°左右,其上建筑物的数量和密度亦最大;其剪出口出露于岷江岸边,且位于土岩界面上。 H2滑坡 H2滑坡前缘坡度较陡,直接为陡坎,后部坡度较缓,约20°左右。主要地貌单元有平台、陡崖、冲沟、斜坡地貌,地形较陡,起伏较大,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滑坡后壁为陡坎,坡度较大,坡角约为25°左右;滑坡后缘为凹槽,此为滑坡在过去滑移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深长拉裂缝;滑坡中部及东部被人为改造成三级平台,总体地形较缓,坡角约为12°~20°,滑坡西部,则基本保持着斜坡地貌,部分被开垦为耕地,约占滑坡地表面积的19%,坡度较大,坡角约为18°~25°,前缘地形直接变为陡崖,剪出口处局部基岩出露,但大部分已被坡残积物覆盖。 H1滑坡的滑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