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7.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史7

第七讲 荀子哲学 一、儒者荀子 二、天道观 三、性恶论 四、礼治说 五、解蔽法 一、儒者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也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三任稷下学宫“祭酒” 游历齐、秦、楚诸国,曾任楚国兰陵令 著述讲学,为韩非、李斯老师 二、天道观 自然之天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礼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夫星之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天论》) “明于天人之分” “天职”与“人事”之分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圣人矣。”(《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论》)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礼治》) “制天命而用之” 人定胜天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能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天论》) 三、性恶论 人性本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恶》)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性伪合而天下治。”(《礼论》) 人性为何恶?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嫉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又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性恶》) “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性恶》) “化性起伪”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于性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性恶》) “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于小人,其性一也。” (《性恶》) 四、礼治说 圣人制礼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性恶》) 礼的起源 礼有三本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礼论》) 礼的起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 礼的作用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议兵》) “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王制》) “人以群分”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以群分”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王制》) “以礼正国” 通过社会分工,确立尊卑、贫富的等级秩序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富国》)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修身》) “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制》) “礼法”兼施、 “王霸”并用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 (《强国》)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成相》) 五、解蔽法 先秦百家,各有所蔽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者以为先王者也。”(《解蔽》) 解蔽:弃其所“蔽”,扬其所“见” “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天论》) * * *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