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形象化写作三技巧.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象化写作三技巧.doc

形象化写作三技巧   【摘 要】文学的魅力源自于形象化,形象化的文字源自于形象化的写作技巧,有三种血缘相连的修辞手法特别能赋予文字以形象化的魅力,它们是比喻、移就和通感,运用好这三种形象化写作技巧,一定能使文章开出形象的花。   【关键词】形象化;比喻;移就;通感   喜爱文学的人时常迷醉于方块字的魅力,只因象形文字包蕴着无穷的形象世界。单诉一个愁情,便有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长叹,又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沉吟,更有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轻语,他们把愁诉说得绵长可见,沉重可感,赋予文学以无穷的形象化魅力。   是的,文学的魅力正在于此,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文字将想象世界展现给读者,读者则从形象化的文字中想象作者描绘的世界,形象化的文字为作者的想象世界再现于读者的想象世界构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一、比喻   而要让文字开出形象的花,需要借助形象化的写作技巧,其中最常用的自然是比喻――一种运用与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绘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它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极富感染力。如比喻连用则更具感染力,博喻就是运用一连串喻体,从不同角度描绘或说明同一本体的修辞手法,它能多角度刻画事物,增加诗文的形象密度,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   贺铸词《青玉案》里“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博喻不着痕迹地将无形的“闲愁”,转化成三个优美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愁绪的纷乱、绵长和迷茫,意境迷离清婉。   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亦是运用博喻来描绘她的小屋:“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多层比喻,以动喻静,赋予小屋动态感,突显了小屋灵巧的风姿。   不过,运用博喻,也要避免博喻过度带来的堆砌辞藻之感,有时不妨换用另一形式――缩喻,即将本体直接与喻体相粘合的比喻形式,如:思想的野马、历史的长河、青松的气质、红梅的品格。   缩喻与博喻相反,它简洁凝练而形象,且将比喻运用得自然不着痕迹。冰心的散文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泪”中,成功的花、奋斗的泪水、牺牲的血泪三个缩喻自然地融合在句子中,形象地写出了光艳的成功背后有无尽的艰辛与苦痛的奋斗历程,语句凝练、意境如诗,缩喻的魅力可窥一斑。   二、移就   当然,运用缩喻也切忌贪多,太多缩喻亦有欠自然,有时,不妨运用与缩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移就。   当甲乙两项关联,把原属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是为移就。它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与事物联系起来,极简洁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显出来,从而使语言富于变化,趣味横生,又意蕴悠长。   1.当移就移人于物,总能使物富于人的情趣,衬托人的情感   鲁迅先生在《祝福》中的有句“无聊的书房”,特别有趣味,书房怎么会无聊?乃是四叔的书房太过正经守旧,令人兴味索然,倍觉无聊。将形容人的情绪词语移用以修饰书房,简洁生动地写出了书房的乏味,衬托了“我”百无聊赖的心情。   2.而当移就移物于人,便能给人的情感增添几抹物的斑斓   同样是鲁迅先生,他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将描摹颜色的“浓黑”移用修饰人的“悲凉”,赋予“悲凉”以色彩,仿佛悲凉过于沉重浓烈,郁积而成抹不开的黑色,为先生对惨案的沉痛心情涂抹了几分色彩。   3.至于移就移物于物,自然使得事物多了几分别样的灵动   峻青在《海滨仲夏夜》中这样描写晚霞――“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将修饰火焰的词语移用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动态地写出了晚霞火红浓烈的色彩,为晚霞平添了几分火焰的热烈。   总之,移就看着好似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别样的意境、别样的情调,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通感   另外,与比喻、移就均有血缘关系的通感,也是让语言活色生香的形象化写作技巧。   它不同于比喻用一种具体事物来比拟另外一种事物,也不同于移就将不同事物的修饰词在一定语境下替换,它更侧重于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借联想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1.通感可用听觉沟通视觉   宋祁《玉楼春》词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因其用“闹”字这一描绘听觉的词语来描绘红杏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