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语文出版社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语文出版社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滕王阁序》
二.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本文直至背诵。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学习难点: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三. 知识归纳总结: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骈体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酝酿起源于先秦两汉,成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诗歌的黄金时代到来之际,骈文的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初唐著名诗人王勃便是促进骈文发展变化的重要骈赋作家,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可算是唐代骈文之冠冕。在初唐诗坛上,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有《王子安集》。他在诗、文、赋方面都有建树,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传诵的名句。他的创作以骈文为主。他的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又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就是前往交趾省亲途中,路过南昌,参与洪州都督阎某于重阳节在滕王阁上举行的宴会,为会上文士们即席赋诗所作的序。当时王勃二十多岁,已两次因事被废,仕途无望,而以倡导诗文革新为己任。他在这篇文章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倾吐心中积压多年的愤懑之情。华美的艺术形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开创了骈文的新局面。《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全文一气呵成,作者以磅礴的气势,华美的辞藻,尽情地渲染了宴会的盛况、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同时,把自己才高自负的兀傲情绪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与景物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文章奔放流畅而又有平易自然之感,在骈体文的形式方面有许多新的发展,如对仗更加工整、讲究声律协调、典故运用贴切,多用“四六”句式,使骈体文的“四六”格式定型下来,可以说是“体备法严”之“四六”文的滥觞。成为骈体文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四. 课文分析:
(一)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二)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习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
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同学在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