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

高中历史第3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3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126.com *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126.com 第3课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课程标准: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这两尊佛像在风格上、服饰上、甚至形状上等有明显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活方式汉族化 一、经济方面;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许多荒地得到重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 人口增多;经济作物种植得到发展; 畜牧业也得到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40至41页的相关内容,归纳、概括经济复苏和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 生产工具的改进; 特别重视耕作技术的功效; 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方面: 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 制瓷业有很大发展,如青瓷与南方差别很大; 3、商业方面 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 洛阳市场众多,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合作讨论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对北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1.推动了鲜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 2.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增加了国家收入,巩固了封建统治 二、政治方面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探究问题2:鲜卑政权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封建化? 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 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探究问题1:什么是封建化? 尊儒崇经,兴办太学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如模仿汉族官制,修订律令等 探究问题3:推动封建化的关健因素是什么? 均田制的推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魏体楷书 鲜卑人乐俑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说明汉族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得到重视,促进了北方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说明在汉族礼乐制度的影响下,鲜卑族社会制度开始封建化 三、民族方面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交流 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各民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后进民族接受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文化思想制度,原来各民族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民族特征趋向统一,形成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社会转型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的途径有: 友好往来、民族迁徙、自身改革、和亲等 1、鲜卑族的汉化 2、鲜卑文化融入汉族文化 思考:民族交流与融合加强的表现有哪些? (1)鲜卑人成为农民,由游牧走向定居,完成了封建化过程; (2)鲜卑贵族转化为封建地主,有的兼营工商业; (3)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1)汉族学习到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2)汉族服饰也受到鲜卑族影响。例如…… 1.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2.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思考: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的加强的影响有哪些? 政治 文化 风俗 经济 俸禄制、三长制、采用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均田制租调制 有力推动了政权的封建化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知识链接 有人认为:“北魏建国后,部落解体进入奴隶社会。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奴隶制度使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倒退二千年。”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不同意。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2)北魏早期统治者的一系列汉化改革,开启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探究与讨论 (3)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采纳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等,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改革使北魏适应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