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事迹2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事迹2013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事迹

2013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事迹   【获奖名片】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颁奖词】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 炕头课堂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浑身骨节锥心般疼痛,不分日夜地哭闹。病在儿身,疼在娘心。高淑珍带着儿子辗转北京、天津、大连等地的多家医院,光医药费就花去了几万元钱,但最终儿子还是落下了残疾。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每天一到放学的时候,王利国就坐在自家大门前,看到一个一个学生从门前经过,心想:“如果我能上学该有多好啊!”他恳求妈妈送自己去学校上学,“我想念书,以后要当医生,专门治类风湿。”由于行动不便,王利国无法和同龄人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看着儿子渴望又失落的眼神,高淑珍整夜整夜地失眠了,“儿子腿脚不行,不能再不读书呀。”高淑珍安慰他说:“咱家离学校远,赶明儿妈妈在炕头给你办个学校。” 不久,细心的高淑珍发现,附近村庄里也有一些因肢残而不能入学的儿童,他们对读书同样充满了渴望。高淑珍说:“教一个孩子是教,教两个孩子也是教。让他们学到知识,以后还能混口饭吃。” 高淑珍至今忘不了当初“招生”时的情景。为了摸清邻近乡村辍学肢残儿童的情况,她骑着自行车逐村打听。担心得到的消息不准确,冒然上门招人厌烦,她就在打听好的地址前守着,直到看到那家真的有肢残孩子进出了,才上前敲门。 记不清有多少回被当成上门推销的小贩而吃闭门羹,又有多少回被不理解自己一片苦心的村里人嘲笑为“有毛病”。高淑珍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孩子们肢残心不残,让他们学点知识,长大了有个一技之长,也不至于成为社会的负担。”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被她“拉下水”的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终于在自家小院里如愿以偿地听到了琅琅读书声。 一诺千金 每个残儿的家庭都是不幸的,都已为孩子治病倾其所有。 同病相怜的高淑珍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从未向这些孩子收过一分钱。14年间先后收教了近百名残疾孩子,高淑珍的承诺始终如一。 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们,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粗茶淡饭,但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附近其他乡镇的家长们听说洼里村有个大好人,也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眼看着自行车接送不过来了,高淑珍咬了咬牙,东拼西凑买了辆旧面包车。每次接送孩子,她和女儿都轮流跟着,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们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们都住到家里,免费吃住、免费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高淑珍始料未及的。她的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经济条件有限,本就债务累累的她,突然又多了这么多张“嘴”,怎么办?看着因她稍一迟疑就跪下的残儿家长和身边既胆怯又渴望的孩子,那个“不”字,高淑珍始终说不出口。有时迫不得已拒绝了实在不适合留下的孩子,她也会难受得好几宿睡不着觉。 几十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压在了高淑珍一家人的身上。 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欠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但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丈夫王跃元农闲时外出打工挣的钱,都被她花在了这些孩子身上。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辆破旧的吱呀作响的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常常是刚一张嘴,就被轰了出来。高淑珍心里承受不住,忍不住蹲在人家门口哭,“哭完了寻思寻思,把泪擦干净了,还得卖去。家里还有一帮孩子呢,我就这么放弃,不中啊。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不少家长拉来了粮食、蔬菜,有的还提出要给点钱,可都被高淑珍一一拒绝了,“我自己有残疾孩子,知道残疾孩子的痛苦和家里生活的困难,几乎家家都有饥荒。我收一点饭费、生活费,家里有困难的可能就来不了,孩子一生的学习没准就耽误了。所以我不收费,只要有这口气,我就拉扯着这帮孩子!” 视同己出 “看到每个残疾孩子,我就感觉和自己儿子一样,都是我心头的肉。”高淑珍对这些孩子,视同己出。 从这群患有脑瘫、小儿麻痹症、类风湿等病症的孩子们住到她家那天起,她没在饭桌上正经吃过一次饭,睡觉没脱过一次衣服。清晨4点多钟,孩子们还在熟睡,高淑珍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她盛饭、倒水,孩子们的饭不够了,她又急急忙忙地重做;等孩子们都吃完了,剩下了她就随便扒拉一口,没剩饭她就干脆不吃了。每晚睡前,她轮流给孩子们按摩;给孩子们逐个接尿;哄着最小的孩子睡去;每两小时起来一次叫孩子们小解……冬天她怕孩子们冷,就一直烧着炉火,直到深夜。等屋子足够暖起来,把炉灰掏得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