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鲍照赋的思想构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鲍照赋的思想构成.doc

论鲍照赋的思想构成   摘 要: 鲍照生活的时代是社会思想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随着出身寒族的皇室建立政权,刘宋一朝多形成以儒学为主、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这个时代具有较高学识和文艺素养的文人,自然受到诸多哲学观的影响。总体来说,鲍照赋所表现出的思想以儒家观念为主线、以老庄思想为辅托。   关键词: 鲍照赋 思想构成 儒家观念 老庄思想   鲍照是刘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据钟嵘《诗品》记载,“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眺今古独步”。明清以后,学者文人对其诗文创作更是推崇备至,王夫之认为“七言之制,断以明远为祖何?前虽有作者,正荒忽中鸟径耳。明远于此实已范围千古,故七言不自明远来,皆荑稗而已”。(《古诗评选》);张荫嘉认为“参军五古擅长,乐府诸章,更超乎变化,生面独开,应当与陈思争雄角胜”。(《古诗赏析》);何焯认为“诗至明远,发露无余,李、杜、韩、白,皆出此也”。(《义门读书记》);钱振伦认为“参军集如万仞峭压,独绝人踪……上方汉魏,则浑颖不及,而涂辙易明,下比陈隋,则繁缛未开,而风格较峻”。(《江鲍二家文钞序》)等,不一枚举。   与其崇高的文学史地位相比,鲍照的一生则充满悲凉的意味。他的人生欲望较强烈,《南史》载其曾向临川王刘义庆“贡诗言志”,这在当时务为清静的士人圈中,是极易获讥的举动,如《南史?王寂传》就曾记载出身士族的王寂“欲献中兴颂”,被其兄长劝阻:“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不镇之以静,将恐贻讥。”但鲍照生在一个以品望论人、门第取士的时代,由于出身寒微,一生基本在外放边县、入幕佐国中度过,沉沦僚属、品秩低微。晚年更是受幕主临海王刘子顼谋反之牵连,在江陵为乱兵所杀。用钟嵘的话说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可以说在鲍照身上,集中反映了特权社会压抑人才的悲剧。这种悲剧命运在其赋作中表现为强烈的悲怨不平和焦灼波动,故清人陈祚明认为“其姿雄浑,故抗音吐怀,每独成亮节,自得于己”。[1]下面从鲍照现存的10篇赋作出发,探讨鲍照赋的思想构成,以祈教方家。   一、刘宋时代的思想氛围   鲍照生活的时代是社会思想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崛起于寒族的皇权打破了士族垄断朝权的清净生活。出于统治的需要,当权者大力提倡儒学,宋武帝刘裕建国后就“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宋书?本纪第三?武帝下》),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十五年在京都设立儒学馆,十九年下诏修复孔子故里学舍,二十三年亲幸国子学策试诸生,并多次给予嘉奖和资助[2]。刘宋经学尤以《礼》学为盛,聂崇岐先生作《补宋书艺文志》,辑录刘宋一朝三礼著作,凡三十一种,实际当远不止此数。其中,臧焘、傅隆、王淮之、王弘、雷次宗等人都精于“三礼”。其时许多士人都用心于儒学,呈现出儒、玄、佛兼修的思想状态。如戴?既著《消遥论》,又注《礼记中庸篇》,王僧虔既擅长于谈玄,又精于《礼》、《乐》。儒家思想成为贯穿刘宋一朝的主流思想,在振奋士风人心方面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并为齐梁经学的逐步繁荣奠定基础。儒学之外,史学也逐渐繁盛。   与此同时,高门大族的政治根基并未动摇,玄风虽然渐消,但习老庄谈玄理之风依然存在。如王僧虔在《诫子书》中曾谈到:“汝开《老子》卷头五尺许,未知辅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说,马、郑何所异,《指例》何所明,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谈士,此最险事。”[3]可见谈玄之风并未消失,只是影响大不如前。自东晋出现的玄佛合流开始悄然生变,即对义理的阐释和探究逐渐减少,在对佛经的接受过程中,逐渐培养重语言、重音韵、重美的感知。   在刘宋一朝,多形成以儒学为主、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4]   二、鲍照赋所表现出的思想构成   鲍照作为生于这个时代且具有较高学识和文艺素养的文人,自然会受到诸多哲学观的影响。纵观十篇鲍照赋可知,其思想最主要的部分当属儒家。   首先表现为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如《芜城赋》中对历史兴亡的思索与浩叹,在战争的残酷摧折面前,其“凝思寂听,心伤已摧”的人道关怀和“天道如何,吞恨者多”的深沉忧虑,都是基于浓厚的儒家济世观的。再如《观漏赋》在对人生短促、世道艰难的展开中追寻生命价值的实现,以及追求不得的焦灼与痛苦,“贯古今而并念,信寡易而多难。时不留乎激矢,生乃急于走丸”、“物不可以两大,时无得而双昌。薰晚华而后落,槿早秀而前亡”,其忧患之深广、感伤之深沉与儒家的用世论息息相通。   其次表现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这一点上,鲍照的赋作表达虽不如其诗文显露,但也不失强烈。如《飞蛾赋》:“本轻死以邀德,虽糜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