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 (一)分析教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本课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的课标是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历史课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课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历史课标:历史学习要能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重点2: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难点1: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巨大的进步”。 难点2:如何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较为抽象的理论的学习,掌握理论学习有效方法。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确定依据 情境创设法 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表格比较 分析法 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 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谈话引导法 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 图示法 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导入:《国父赞歌》让学生从历史视听中感悟历史,融入新课。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 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 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 重新改造中华。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 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 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 千秋万世长留。???????????????????神州鼎沸,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 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 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 1、歌曲中“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指什么事件? 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列宁?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导入(三) 师:大家对于孙中山先生熟悉吗?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你知道对于孙中山先生都有哪些称谓吗? 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从“是什么”,“为什么”,“缺什么”三个角度来把握三民主义。 1、首先解决“是什么”(图片展示) 2、其次解决“为什么”(给出材料,让学生从特定的材料情景中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解决为什么) 材料:(一)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 臾缓。──《民报发刊词》 (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方面予以总结 3、最后解决缺什么(情境创设法) 假设你是孙中山,需要在集会上向大家介绍三民主义,点燃大众的革命热情,请结合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