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二中的发展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始二中的发展历史固始二中的发展历史

固始二中 1、固始县第二初级中学简介: 固始县第二初级中学(简称固始县第二中学、固始二中),位于县城老城区北门坎上。学校前身为“固始县私立思源女子中学”,由清末状元、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家族所创,解放后改为“固始初级师范学校”,1954年改为固始二中至今,是信阳市首批办好的重点初级中学之一。 学校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基础设施齐全,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套,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育管理规范。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00多人。教职工187人,师资雄厚,有43人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002年以来,中招成绩提高率稳居全县前列。学校先后荣获了“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示范学校”、“市纠风治乱先进单位”、“固始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固始二历史沿革:固始二中的前身为固始思源女子中学。1940年夏,固始城关思源堂吴氏族长吴述先(清末举人、著名植物学家、状元吴其濬之嫡孙,曾任江西省都昌、瑞金等县县令,后辞官还乡)召集吴氏先贤,提议用吴氏宗族祠堂(现二中学校南家属院处)之田稞1800石筹办固始思源女中。1941年夏,经固始县国民政府批准,学校定名为固始私立思源女子中学,首期(第一届)招生1个班,42名女生,由吴述先任校长,吴勉之任教育科长,吴氏族人吴维颐、吴维庚、吴高翼等担任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工作。1943年5月,吴述先辞去校长职务,任名誉校长,校长由吴高准接任。1946年,学校更名为固始私立思源初级中学,开始男女兼收,春季招收女生1个班,秋季招收男生1个班。学校分男生院和女生院,女生院在校本部上课,男生院在同生庄(老城关镇政府处,现城关第一社区办公地点)上课,只有在每周一的纪念周早会时,男女生方可聚为一堂。   1948年固始解放后,思源中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一批思想进步的学生通过排演新剧、学唱革命歌曲等形式上街进行宣传,当时在宣传马列主义思想、支援正在进行的淮海战役、稳定人民新政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949年春,学校由学生会提议,校领导同意,并报县政府教育科批准,实行男女生合班上课。同年秋,学校并入固始县初级中学,即后来的固始县第一中学,思源中学停止招生。   新中国成立后,固始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思源中学旧址创办固始初级师范学校,通过举办简师班、短训班、普师班等形式,为全县小学教育培养师资。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各招生1次,正常维持在7-8班规模,陈伟山(时任县宣传部长)、袁作舟、李兆俞先后任学校校长,教职工30多人,学生达300余人。   1954年,固始县初级师范学校第一次更名为固始二中,同年秋开始面向全县招收第一届初中新生,和固始一中一起成为全县仅有的两所重点初中之一。1955年夏,最后一届初师3个班160多名学生毕业后,学校完全过渡为初级中学,除首届招生6个班外,以后每年招生4个班(四轨)200多名学生。到1960年,学校发展到12班规模,学生600余人,教师50余人,其间叶保国、范恒章、倪占东先后任学校校长。   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固始二中和固始一中合并,学校的教师全部到固始一中任教,学生和教具全部并入固始一中,校本部成了固始县教育局机关办公场所,校舍成了局机关办公用房,直到1969年。   1970年“一月风暴”后,县教育局迁至现文化馆院内,与县文化局合署办公,学校更名为固始县八一小学,招收城关一街学区小学生,每年招生3个班,100余名学生,教职工30余人,吴殿九同志任学校校长。   1972年秋,学校第二次更名为固始二中,原八一小学5个班毕业后停止招生,除首期招生2个班外,从1973年秋季开始,始终采取四轨招生,正常保持在12个班的初中规模,教职工50余人,吴殿九、高国民同志先后任学校校长。   1977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学校发展为初中、高中(2年制)兼招的完全中学,每年除招收4个班初中生外,另招2个班高中生,正常保持在16个班规模。1980年8月20日,学校北教学楼动工兴建,到1981年秋季,可以招生18个教学班的新教学楼(三层,1994年接第四层)投入使用,学校发展到24班规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70余人,高国民同志任校长,吴殿九、黄祝亮等同志也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   1982年秋,学校最后一个高中班并入固始高中,学校改成只招初中的县级重点初中,更名为固始县第二初级中学至今。从1981年至2001年的20年间,学校得到长足发展,班额稳定在24班,学生1700余名,教职工人数突破百人。一批优秀学生如董晓虎、董淳、蔡磊、刘旬、柯枝、黄丹丹、李春辉、陈果、胡涛、刘勇、张兵兵、王晓峰、王爽等相继从这里毕业,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现在有的出国深造,有的在国家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