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项目改造建设进展情况工作报告
关于项目改造建设进展情况工作报告
一、项目总体实施情况
我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于2007年立项,2008年开始实施,是河套灌区历史上单项投资最多,累计投资达50亿元;实施时间最长,连续时间达10年;改造面积最大,达500万亩;覆盖面最广,涉及七个旗县区和农垦局;农民得实惠最多,年人均可增收500元的工程。2008—2009两年来,我市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100万亩(其中:前旗20万亩,五原20万亩,临河18万亩,杭后16万亩,磴口6万亩,中旗8万亩,后旗4万亩,农垦8万亩),每年50万亩。项目总投资6.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0216万元,自治区配套15588万元,市级配套4348万元,旗县配套4348万元,群众投劳筹资15000万元。
目前,2008年项目已基本完成,总投资31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5108万元,自治区配套6044万元,市级配套1674万元,旗县配套1674万元,群众投劳筹资7000万元,各项投资已全部到位。工程建设除造林工程(包括开挖树沟)完成计划任务的95%之外,其它全部完成。渠沟路土方工程完成2055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00%;开挖疏浚渠道4195公里,占计划的100.1%;衬砌渠道437.9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00%;埋设输水管道273.8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00%;修各类渠系建筑物13385座,占计划任务的101%;打配机电井62眼,占计划任务的117%;修建机耕路3453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01%;新增耕地面积51260亩,占立项面积的10.6%,项目区人均新增耕地0.9亩。有三分之二的低产田改造为中产田。
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0万亩,目前已完成70%以上。计划总投资3.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5108万元,自治区配套9544万元,市级配套2674万元,旗县配套2674万元,群众投劳筹资8000万元。目前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到位,群众投劳筹资完成5889万元,占计划任务的73.6%。工程建设已全部开工。到9月底,完成渠沟田路土方工程1192万方,占计划任务的66.8%;开疏浚渠道3207公里,占计划的82%;埋设输水管道159公里,占计划任务的78.7%;打配机电井90眼,占计划任务的80%;修建机耕路3049公里,占计划任务的84.6%;衬砌渠道306公里,占计划任务的68%;修各类渠系建筑物27347座,占计划任务的75%;造林工程(包括开挖树沟)完成计划任务的65%。预计年底可完成项目任务85%以上,2010年6月项目建设全部完成。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面积53000亩,占立项面积10.9%。项目区人均新增耕地0.91亩。
二、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耕地增加、节约用水的目标
经分析测算,每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年新增农业产值为326万元,亩新增产值326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500—600元。通过对项目区渠、沟、路裁弯取直,清理田间积土,土壤改良,2008年项目共增加耕地面积5万亩。经用水分析,2008年项目秋浇亩用水量由原来的95立方米下降到68立方米,亩节约用水27立方米,斗级渠道行水期由过去12天缩短到7天,年亩节约用水量80方左右。同时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化发展,为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是土地由种植单一的低产田向种植多样化的高产田转变。我市东部旗县,多数项目区立项前由于受土地条件的限制,只能以种植葵花为主,并且每亩产量在200斤左右。立项改造后,土地盐碱化得到有效控制,土壤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可以种植粮食、瓜菜、饲草等作物,并且作物产量也明显提高,葵花产量平均亩产达到400多斤。二是种植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据调查分析,2008年项目区套田及瓜菜等高效种植面积比立项前多2—3倍,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增加,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三是土地由分散小块向连片规模化转变。现已建成1—2万亩集中连片项目区有9片,2-3万亩集中连片项目区有13片,3万亩以上集中连片项目区有4片,且当年项目区与前期项目相连接,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态势,为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企业经营创造了条件。
(三)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GDP增长、财政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是带动了GDP增长。经测算,2008年项目区内人均收入高出非项目区500元以上,有的接近800元,增加就业3790人,增加全市GDP1.6亿元。二是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长。据初步测算,2008年每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增加各项税收约21万元,50万亩可增加税收1051万元。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