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 第十一讲:宋明理学 一、考点透视 高考大纲 课标展示 考查频率 能力层次 题型赋分 考查方式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年15考,属于高考中频考点。 【考点详解】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2.隋唐:“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就是人伦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 3.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三)评价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典题直击 例1(全国新课标卷Ⅰ·25):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 【解析】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礼( 等级秩序)”,程朱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即“仁”、“人伦”,所以“周孔之 例2(上海单科·13):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利用图表记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 朱 理 学 三教合一 理是世界的本原 格物致知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致良知 陆王心学 儒学的新发展 2.延伸拓展 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方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 四 备考指津 1.命题预测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预计会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与强化,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 2.一课一招 完胜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之四——相似原则 相似原则:四个选项如果有两个或三个意思相近选项,一般来说这些选项是应予以排除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