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喝茶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要求掌握这篇文章的大意。
2.体会周作人所追求的情趣和字里行间隐含的“涩味”。
3.掌握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学习要点
1.掌握《喝茶》这篇散文的基本写作思路。
2.体会周作人散文中“闲话”的情趣和耐人寻味的“涩味”。
3.领悟《喝茶》这篇散文在思想内容、体式和审美追求方面的特点。
三、作者生平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
1901年周作人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翻译、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在人生派散文中,?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他们是“言志派”的代表。这一派的散文求取“闲适”的雅趣,?领军人物是周作人,?他说“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平淡自然”的散文,也就会给读者“闲适”的感觉。周作人《喝茶》等作品成为“闲适”散文的代表作。
四、作家作品
1.?????? 作品概述
周作人是现代散文大家,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多为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二字来概括。其《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中的“涩味”和“简单味”,尤为明显。他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知堂回想录》等。
其中《雨天的书》中的文章粗略分为四类:一,悼亡怀人,如《唁辞》《若子的死》《怀旧》等。二、闲适文章。如《北京的茶食》《鸟声》《故乡的野菜》等。三、“正经文章”,如《狗抓地毯》《我们的敌人》《与友人论怀乡书》等。四、读书“茶话”,如《读欲海回狂》《舍伦的故事》等。其中的某些篇目直接影响了周作人后来一些文学观、思想观诸如书信观、死亡观的形成。
周作人的散文闲适与对草木虫鱼风情习俗的叙写之间,也见于读书摘句之中。从新文化运动的前沿地带后撤,日渐醉心于草木虫鱼的生活。周作人的很多小品实则是读书随笔,?他以博闻作为写作的根基,?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往往引用许多材料,?造就其博识的意趣。
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应充分肯定。
?周作人散文观: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周作人散文风格: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来概括。
2.?????? 重点作品
《北京的茶食》中说起在北京吃不到好茶食虽然不满,但不满也并非怒形于色,只是颇有几分不以为然,言语之中令我们觉得与作者同样遗憾:“总觉得住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限,”一声轻轻的叹息之后,是一番深入浅出的生活哲理——“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喝茶》周作人首先认定了它是一种俗界文化:“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但他同时也将对这种文化的审视提高到审美层面上来,于是一股清雅之风于不知不觉间习习而至:“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朱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绿茶,在鉴赏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当作者颇含深情地为我们念起乡间叫卖之声:“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搨: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时,那一种朴淡而甘香,在世俗人生里寻出清雅风致的周作人的神韵,已透过文字缓缓沁入读者的心田。?
五、本文创作背景
文章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作者处于退潮后的失望、苦闷时期,从大时代的“十字街头”到退守“自己的园地”,喝茶读书,“在文学上寻求安慰”。所以,《喝茶》这部作品体现了一种“闲适”的情趣,同时又充满着“涩味”,作者追求的是一种“在不完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