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研究物理实验报告..docVIP

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研究物理实验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研究物理实验报告.

沈阳城市学院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研究 姓 名 邢晋宇 学 号 131001512 专业班级 机自5班 实验室号 D205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李军 实验时间 2014年 3 月 3 日 物理实验室制 实验目的 (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 (2)测绘太阳能电池的光照伏安特性。 实验仪器 名称 型号 太阳能电池基实验仪 ZKY-SAC-I 太阳能电池基实验仪导轨 ZKY-SAC-I-S3 可变负载 ZKY-SAC-I-S4 太阳能电池测试盒 ZKY-SAC-I-S5 请认真填写 实验原理(注意:原理图、测试公式) 1.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交界面处存在载流子浓度差,使电子(负电荷)和空穴(正电荷)从浓度高向浓度低扩散 使P区和N区中的电中性条件破坏。P区留下负离子,N区留下正离子。它们集中在P区和N区交界面附近,即PN结 。 P区一侧呈现负电荷,N区一侧呈现正电荷,因此空间电荷区出现了方向由N区指向P区的电场称为内电场 。因此当电流方向和内电场相同时,电流会顺利流过。电流相反则会有很大的阻力。故出现了单向导电性。 光伏效应 太阳能电池吸收光子产生空穴和电子,他们自由移动,并因内电场的吸引,电子(-)朝N型半导体汇集,而空穴(+)则朝P型半导体汇集。这样在pn结上产生一个光生电动势。 3.阳电池的表征参数 当光照射太阳电池时,将产生一个由n区到p区的光生电流Iph。同时,由于pn结二极管的特性,存在正向二极管电流ID。 实际电流I: 式中VD 为结电压,I0为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Iph为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 其中n称为理想系数,是表示pn结特性的参数,通常在1-2之间。q为电子电荷,kB为波尔茨曼常数,T为温度。 如果忽略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Rs,VD即为太阳电池的端电压V,则(1)式可写为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 实验内容: 光电池伏安特性测试; 2。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I对U变化关系,画出I-U曲线图(U为横轴,I为纵轴)。P对R的曲线图(R为横轴,P为纵轴) ,并以此确定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及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负载电阻。 3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 求最大输出功率及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负载电阻。 计算填充因子 6.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实验步骤: 1.固定电池板,然后使光线照在电池板上,直接使电池板与测量仪器串联,测出光强参数,并计算出此时入射光功率。 2. 按上图所示电路用导线连接成等效回路,并按要求测量出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不同电阻电功率以及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 3.计算计算填充因子、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最大输出功率及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负载电阻。 实验数据记录(注意:单位、有效数字、列表) 间距 D= 32 CM 入射光功率 Pin= 93.8 (mW) R(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I(mA) 9.1 9 9.1 9.1 9.1 9 9 9 9 9.1 9 U(V) 0 0.08 0.18 0.27 0.36 0.45 0.53 0.63 0.72 0.81 0.89 P(mW) 0 0.72 1.638 2.457 3.276 4.05 4.77 5.67 6.48 7.371 8.01 R( ) 110 120 130 140 150 150 170 180 190 200 300 I(mA) 9 9 9 9 9 9 8.9 8.9 8.9 8.9 7 U(V) 0.98 1.07 1.16 1.25 1.34 1.43 1.5 1.59 1.68 1.76 2.21 P(mW) 8.82 9.63 10.44 11.25 12.06 12.87 13.35 14.151 14.952 15.664 15.47 R( )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I(mA) 5.9 4.9 4.2 3.6 3.2 2.8 2.6 1.33 0.9 0.7 0.6 U(V) 2.36 2.43 2.46 2.46 2.48 2.51 2.52 2.55 2.56 2.57 2.57 P(mW) 13.924 11.907 10.332 8.856 7.936 7.028 6.552 3.3915 2.304 1.799 1.5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