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原子结构 课件1(鲁科版选修3).ppt
薛定谔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电子云 现代量子力学学说 ?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电子云 ? * 1.1原子结构 “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 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模型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惠施——即惠子 1.我国战国时期 ?墨翟——即墨子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极小微粒构成的,即由“原子”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 德谟克利特 2.公元前5世纪 2、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 古典原子论 英国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 近代原子论,近代化学之父 道尔顿 3.十九世纪初,道尔顿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道尔顿的原子论: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 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 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其基本论点是: (1)?许多气体分子是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如氧气、氮气,它们绝非是单原子的。 (2)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同数个分子。 1904, J.J.Thomson 1897年,J.J.Thomson 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电子,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汤姆逊的原子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 原子是一个小球体,内部充满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的流体,球内液体中掺杂有若干电子,这些电子等间隔地排列在与正电球同心的圆周上,并以一定的速度作圆周运动。电子的总电量与液体的总电量等值反号,原子对外显电中性。 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X射线的发现--1895年伦琴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暗示出原子也存在内部结构)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逊(明确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割的)αβγ粒子的发现--1905年卢瑟福 (进一步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 5.十九世纪末 伦琴 德国物理学家 发现X射线 6. 十九世纪末 贝克勒尔 法国 物理学家 发现铀的放射性 电子的发现和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说明了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是有结构的。 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 1.?射线(带正电) ?粒子:氦原子失去电子后的正离子(He2+) ?射线(带负电) 电子流 2.做了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 3.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7.二十世纪初 辐射 粒子 实质 带点情况 电量 穿透力 α辐射 β辐射 Γ射线 辐射 粒子 实质 带点情况 电量(单位电荷) 穿透力 α辐射 氦核流 带正电 ≈4 弱 β辐射 电子流 带负电 1/1836 强 Γ射线 电磁波 呈电中性 ≈0 很强 α 粒子 β粒子 γ粒子 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可以再分为带正电的粒子与带负电的电子。 放射性实验结论一 放射性实验结论二 (1)原子内部并非是充满的,它的大部分空间是空虚的; (2)它的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它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 (3)带负电的电子则以某种方式分布于核外的空间中。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行星模型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 核和核外面运动着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体 系,就象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原子模型 主要科学家 提出模型的依据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原子模型 主要科学家 提出模型的依据 古典原子论 Democritus 思辨 近代原子论 John Dalton 实验,思辨 葡萄干面包模型 Joseph Thomson 电子的发现 行星模型 Ernest Rutherford α粒子散射实验 科学的发展就是一部历史,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补充 虽然,卢瑟福的行星模型能成功地解释一些现象,但它立即遭到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反对。因为根据经典物理理论,任何作加速运动的电荷都要辐射电磁波,这必然引起两种后果: 新的问题: 两个问题? 2、电子不停的,连续的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会发生连续的变化,因此,所有的原子都应发射连续光谱。 1、不断辐射能量,电子将沿螺旋线渐渐趋近原子核,最后落到核中而湮没。 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长大美国科来福道路预防性养护和桥梁无缝伸缩缝系统工艺.pptx VIP
-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pptx VIP
-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章程(申请人力资源许可证参考用).pdf VIP
-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课件.ppt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课件(PPT 33页).ppt VIP
- SOC-OCV电池测试报告.docx VIP
- 纯化过滤专题报告之一: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行业报告,纯,现代工业生产中极致的魅力.pdf VIP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doc VIP
- 投标项目总体架构及技术解决方案.docx VIP
- 高二奋发+勇攀高峰+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