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

一、自查资料,了解作者 二、自由朗读,教师范读 三、当堂质疑,相互解答 问题展示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楚天,江水-------渲染空阔凄清气氛 远山----------------反衬内心愁苦怅 落日----------------渲染萧瑟气氛,暗示 南宋时局 断鸿----------------比喻自身孤单 (奠基调,染气氛,作铺垫) 问题展示3 熟读,解释词的下阕。思考,其中写了哪几个古人?什么事?作者用它们分别说明什么? 总结,借典言志抒怀 张翰———弃官归隐-----作者耻于归隐 许汜———谋求私利-----作者不愿谋私 刘备———积极救世-----作者关心国事 桓温———时光易逝-----自叹虚度时光 背诵全词 1,结合词的韵脚背诵全词。上下阕词各四个韵脚,分别找出来。 2,根据上阕写景、下阕用典两种表现手法背诵。 《永遇乐》导入 南宋时代是一个饱受侵略的时代。作为民族一份子,你会怎么做? 1,结合韵脚自由朗读、背诵全词 2,质疑,释疑 辛弃疾名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心有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苏 辛 词 比 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辛弃疾词二首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沉郁悲愤的抒情词。 问题展示2,为什么“无人会登临意”?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