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破诗歌的语言外壳
突破诗歌的语言外壳 ——抓点滴,明诗意阅读鉴赏诗歌,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领悟意境、把握情感、鉴赏分析四个阶段,“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想做到分析鉴赏诗歌,必须真正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思和情感。而我们阅读诗歌时,有些同学并没有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更谈不上什么鉴赏了,因此,突破诗歌的语言外壳是鉴赏的基础和关键。
把握并准确理解附加信息。这方面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注释和诗歌的题目。
对于那些诗歌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影响大的诗人,如唐代的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宋代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我们要熟悉他们的生平经历及每个阶段的思想、作品风格,对他们所处的朝代历史也要有清晰的了解。而有些诗歌的注释已经表明写作背景,因此,阅读理解诗歌时,要关注注释,如2008年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有了这个注释,这个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来到这原为祖国腹地现已成为难以逾越的宋、金国界时的痛苦之情、无奈之举,多么希望这船也能像鸥鹭一样自在航行,表达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自在往来的强烈愿望。若没有这个注释,就会有许多同学依照杨万里诗清新的风格将诗理解为对自由的渴望,这样理解就太片面、太肤浅了,当然对问题中的“虚”也就无以赏析。又如2007年12月潍坊质量检测题中的诗歌鉴赏:
中秋夜无月
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
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释]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借助这个注释,我们就能够理解后两句的意思:通过诗人想月出又怕月出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他因山河破碎而不堪入目的悲愤之情。又如2008年5月潍坊质量检测中的诗歌鉴赏: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 ,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1)作于送南渡后的元宵节。(2)华胥梦:传说皇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这里的注释(1)就交代了写作背景,同时我们也能从这特定的时间里感受到故国之思。当然,注释不只有提供写作背景的作用。总之,凡是题中提供的注释都不要忽略,都影响着对诗歌的理解。
阅读诗歌时,我们还要关注诗歌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揭示很多问题,如2008年天津卷:
山 居 即 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由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题目“山居即事”,我们就会想到诗歌可能写了诗人在山中做着隐者的事,有着隐者的闲适情怀,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再联系后四句,就能回答问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了。又如上文提到的《中秋夜无月》,2008年2月潍坊质量检测中的鉴赏题:
春 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目中都点明了时间和描写对象,而我们恰恰可从中领略到诗人的情感。还有些题目中含有一些术语,如宋代王莘的《次潘别驾韵》,“次韵”指凡和人诗词,依照原作的韵脚,也叫步韵,“别驾”是宋代的通判,官职名,而有的同学将“次”理解为“驻扎”,“别驾”理解成“别人驾车”,远离了诗作的意思。题目还能点明地点、表明写作题材等。总之,凡是题中提供的信息,我们都要关注,做题要求也不要放过。
以上内容仅是诗歌的外部信息,要真正理解诗歌,还需在正文上下功夫。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套系统里,能够表达意思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还是词,因此,我们应从词入手,一要抓取关键词,一要把握意象和典故。
抓取诗中的关键词。有些词在诗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抓住了它,就有可能抓住了诗歌的全部,因此,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词,从而达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效果。这些词可归纳成以下几类:
1、活用词。诗歌是语言凝练的文言文,有些知识与文言文是相通的,如2007年11月潍坊质量检测诗歌鉴赏题中有“乱斫胡兵缺宝刀”一句,其中的“缺”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缺”,连起来看就是战士们英勇杀敌,使宝刀都有了缺口;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也是使动用法,“使……变绿”之意,写出了春到江南的景象。
2、凝练词。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最复杂的感情,“用心之锤,炼句中字”,就成了古诗人的必修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明证。因此,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这些词。这些词从词性上看,多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