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民间舞蹈
第三单元 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章 藏族舞蹈
一、风格特点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藏族民间舞中,松胯、弓腰、微前倾等常见的基本形象可体现出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人们虔诚的宗教心理。其种类也多种多样,
“谐”,汉语称“弦子”,“谐”的音乐曲调旷远悠扬,舞蹈律动松弛柔美,舞步多由靠、撩、点、拖、转等动作组成,与手臂的摆、掏、撩、甩等相配合,跳起来柔而不软,韧而不断,长袖拂动,舞姿婀娜。
“堆谐”,又称“踢踏舞”,它的舞风朴实自如、轻松灵活。舞蹈时强调膝关节松弛,脚下灵活,以踢、踏、悠、跳等动作踏出有规律、有变化的各种节奏点。
“果谐”,意为围着圆圈歌唱跳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较强的集体歌舞。歌舞的节奏多为由慢转块,慢板歌声缓慢高亢,舞步稳重矫健,快版舞蹈随曲调节奏转为激烈,舞姿洒脱奔放。
“卓”,汉语称“锅庄”,是藏语“果谐”的变音。它的曲调辽阔深沉,节奏顿挫有力,舞风粗犷豪迈,踏、跳、翻甩,动作幅度大。卓一般分为三段:开始平稳缓慢,曲调深沉,舞姿稳健;中板则动作粗犷奔放;快板振奋激越。
二、基本体态与动律
1、基本体态:自然站立、微前倾、懈胯、眼睛平视
2、基本动律:藏族舞的基本动律分别是“颤膝动律”和“屈伸动律”,“颤膝动律”,膝关节连续做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
“屈伸动律”,膝关节做连绵不断、具有韧性的屈伸。
三、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自然手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扶胯手:双手自然扶在胯部,沉腕,指尖对斜下方。
(二)基本脚位
自然位:正步基础上,双脚自然打开。
丁字位:小八字基础上,左脚放于右脚弓前。
(三)踢踏舞基本舞步
1.平踏步
脚自然位准备,在颤膝律动的起伏,两脚交替全脚平踏地板,重拍在下,一拍两步。
2.第一基本步
脚自然位准备,在颤膝律动的基础上,随着膝盖的起伏。以左脚为例,第一拍做单脚冈嗒一次,第二拍接左右两步平踏,与反面连起来做,同时双手围裙手交替外划,右左交替做。
3.第二基本步
脚自然位准备,以右为例,动作时身向1点,前两拍身向右行进做一次第一基本步配合围裙手,后两拍左脚原地跺步一次,同时右手扛手,再经左、右平踏四步回到原位。
4退踏步
脚自然位,双臂体两侧下垂准备。第一拍右脚后撤半步,脚掌着地,身体保持自然中心,然后左脚原地踏落。第二排右脚前踏落,然后自然抬起接下一步。同时双手于体侧前后摆动。
5、抬踏步
右脚冈达的同时,左脚经上弧线自然勾回。左脚踏落自然位、重心左移,体对前方,右脚右丁字步踏落,体对右斜前方。
6、嘀嗒步:预备拍,重心移至左前脚掌,前半拍右腿平踏落地,同时屈膝,左脚自然勾脚,原位提起,后半拍落地,双膝直。
7、七下退踏步:右脚冈嗒换脚后退,在左丁字步基础上做两次右脚冈嗒,右脚于右前丁字步踏落。
(四)弦子舞基本舞步
1、平步:在屈伸的基础上,全脚经过自然位向前或向后移动、向旁交替迈步。
2、单靠:预备拍重心左移,双膝松落,右脚自然抬起。然后右脚向旁自然迈步,双膝慢伸。重心右移,左勾脚抬起25°,双屈膝,右坐懈胯。
3、长靠:第一、二拍右左两步平步,第三、四拍做一次完整的单靠动作。
4、靠点靠:同单靠,然后右脚向右斜前方迈步,双膝慢伸。重心右移,双屈膝,左脚自然拿起25°,左脚单靠。
5、三步一撩:三步平步,加一步撩,左右交替。
四、舞蹈组合
(一)踢踏舞组合
1、音乐《毛主席的光辉》
2、组合动作、顺序
(5-8)准备:面向一点,双脚自然位。
(1)-8 转向八点,退踏步两个,两臂前后交替摆臂。
(2)-8 面向二点、一点各做一次退踏步。
(3)-8 、(4)-8两次七下退踏。
(1)-8、(2)-8 四次第一基本步。
(3)-8、(4)-8 两次第二基本步。
(1)-8、(2)-4 嘀嗒步,同时双臂每四拍由外向里双摆袖。
5-8 自左向右抬踏一次。
(3)-8 抬踏两次。
(4)-8一次七下退踏步。
(1)-8面向八点,退踏步两个,两臂前后交替摆臂。
(2)-7
(3)-8、(4)-8左前嘀嗒步,以脚跟为轴,双手上分至左斜下上手,右斜前俯身。身体向左转一圈。
Da-8 右脚落至左脚前。双手前后摆开。
第二章 蒙族舞蹈
一、风格特点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北方,世代随水草而居,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这种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造就了蒙古族人民奔放热情的特点,其舞蹈也形成了彪悍、豪迈的风格。蒙古族的舞蹈腿部和脚部动作比较少,而上身动作比较多,尤其以肩部、背部、臂部、腕部动作最多,强调蒙古族舞蹈基本体态贯穿于训练的始终,在情感、形态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其中具有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