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汇编.doc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成线K395+880~K401+872危岩体 综合整治工程1标 杨家湾隧道进口及平导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宝成线K400综合整治工程1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3 1.隧道概况 3 2.地质情况 3 3.地质构造 4 4.水文地质条件 5 二.编制依据 6 三.组织机构 6 四.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 7 五.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7 六.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8 七.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9 1.隧道物探预报方法要求 9 2.物探预报方法现场施测段落划分 11 3.岩溶及岩溶突水预报方案 11 4.煤层瓦斯预报方案 12 5.断层破碎带预报方案 12 八.使用的超前地质预报仪器 12 1.地震波探测 13 2.地质雷达探测 13 3.红外探水 13 4.超前探孔 13 九.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 1.弹性波反射法(TSP法) 13 2.地质雷达法 15 3.红外探测 16 4.超前地质钻孔 17 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7 1.常规地质法 18 2.地质素描 19 3.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20 4.地质雷达 25 5.超前地质钻孔 26 6.红外线探水 30 7.加深炮孔 31 8.超前导坑预报法 32 十一.成果资料 32 1.即时报告 32 2.日常报告 32 3.最终成果报告 32 十二.施工超前地质预报资源配置 33 1.人员配置 33 2.投入的仪器设备 34 十三.工作制度 34 1.物探法 34 2.超前探孔 35 十四.预报效果检查 35 十五.质量保证措施 35 十六.安全保证措施 36 杨家湾隧道进口及平导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隧道概况 杨家湾隧道(双线)全长4165m,进口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上寺乡猫儿村境内,出口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东曹村境内,洞身段为中低山岩溶发育区。1标主要承担杨家湾隧道进口1692m及平导1320m、泄水洞429m的施工任务,1标段正洞起讫里程为K396+553~K398+245,平导起讫里程为K396+545~K397+865。本方案主要涉及1标段承建段杨家湾隧道进口及平导的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 2.地质情况 隧址处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崩坡积层,下伏基岩由新至老分别为:侏罗系下统白田坝(J1b),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P2),二叠系下统(P1),泥盆系、石炭系(D+C),岩性以灰岩和粘土页岩为主。 隧址处杨家湾逆断层(F1):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约45°,根据CZ-4号钻孔岩芯显示,断层破碎带宽9m,其断层带沿走向长度约3.60km,该断层与杨家湾隧道呈小角度相交,交角约44°,对隧道影响较大。范围内发育矿山梁背斜。该背斜呈NE35°~50°方向展布,全长约20Km,出露宽1.3~3.5Km,具短轴背斜特征。测区位于该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地层产状不稳定且节理裂隙发育作用强烈,灰岩地区溶蚀作用强烈,地下水渗入作用强烈。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瓦斯、岩溶、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 2.1瓦斯 根据现场调查及收集当地煤矿资料得知,区内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底部及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下部。 隧道洞身K396+553~K397+218段穿越白田坝组(J1b),该层下部含煤线或鸡窝状煤层,一般厚0.3~0.6m,由于煤质差,煤层不连续,不具备开采价值。 隧道洞身K397+665~K397+710段穿越龙潭组(P2l),该层底部仅见一层煤,煤层以层状、似层状为主。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与地层产状一致。区内煤层厚度变化多在0.6~1.3m之间,最低0.46m,最高1.2m,平均煤厚0.9m,为薄煤层,往深部有变厚趋势。该煤层结构简单,多不夹歼,煤层呈黑色,内生裂隙发育,易碎。 2.2岩溶 根据地表调查,地表溶蚀形态以垂直向发育溶沟、溶槽、石芽为主,多充填黏土。岩溶对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和隧道突水、突泥。隧道DK400+218~DK400+718段由于地下水受降雨补给,竖向流动,岩溶以竖向发育为主,地下水基本处于垂直循环带内;其余段可溶岩段地下水位受降雨渗入量影响大,变化幅度也非常大,雨季地下水位较高,旱季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运动随季节变化,呈周期性交替,旱季时地下水位降低为垂直运动,雨季时地下水升高为水平运动,故该段主要处于季节变动带内。隧址区地下水通过溶蚀管道等形式径流,岩溶弱~强烈发育。 隧道雨洪季时最大涌水量为4.213m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