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有效参与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doc

提高学生有效参与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学生有效参与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doc

提高学生有效参与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学习的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已内部活动,学生也是这样,旁人也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然而,小学生的主动思维是建立在直观的表象基础上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努力拓宽学生思路,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多种思维和谐发展,从而切实让有效思维走进数学课堂。   一、 善于激励学生,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   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他们心灵的火花。只见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经验,才能激发其内在思维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在进行“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时,我用课件出示:8×9( )×9,学生都用算的数的方法:即算出左边8×9的得数是72,右边( )×9的得数要比72小,所以括号里可填7。在肯定了答案后,我激励学生:“有哪位小同学能帮助老师想出不用计算得数,就能直接看出在括号里应该填几的方法?”这一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同学们主动地想出了“8×9就是表示8个9,( )×9要比8个9小,括号里最大应该填上7”这一解答方法时,都为自己的主动参与并掌握了新的知识而高兴万分。   二、创设参与条件,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课例:我上《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课前,教师给学生人手一份印有数位顺序的实验记录表和20根小棒。课上,我讲解完实验规则,就让学生分组用20根小棒在数位表上摆数,并记录被3出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各数位上的小棒根数的和”就是“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如能被3整除,摆出的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学生凭借我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得出结论,学习的参与程度高。   在参与中,后进生比优等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对他们要更多鼓励和爱护。   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数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教学“表内乘除法”后的综合练习时,我有意设计了“送迷路宝宝回家”的游戏。在课件中,我制作了三间标有得数24、6、36的“房子”和10只带有算式的“小动物”:12×3、6×4、30÷5、18÷3、45-9、7+17、4×9、8-3、32-8、24+4,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把迷路宝宝送回家,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很快有9个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只有带8-3的宝宝找不到“家”。我又让学生认真想办法帮助迷路宝宝,让他有“家”可归。学生提出不少方案:①把“-”改成“×”号,8×3就可以回到24号家了;②把3改为2,8-2可回到6号家了;③把8-3改为39-3可以回到36号家了……   有趣的、美的形象能唤起学生愉悦的情感,在低年级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由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并且感染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大胆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利用一题多解,促进学生“立体思维”的发展   保持学生不同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鼓励学生创见,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精神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立体思维。   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个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老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解法:因为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等于驶回路程。若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那么驶回时就要用(6-X)小时。列方程为:30X=(30×4/5) ×(6-X)解这个方程得X=8/3,那么驶出最远的路程就是:30×8/3=80(千米)。   第二种解法:先求出逆风时的速度:30×4/5=24(千米)。然后设这艘轮船最多驶出X千米就应该往回驶了。根据往返行驶所用的时间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30 X/24=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