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_燃烧与大气污染全解
3. Hg的形成与排放 * 图2-12 燃烧过程中颗粒汞的形成路径 Hg的形成 3. Hg的形成与排放 * 图2-13 燃烧过程中汞的流向示意图 燃煤飞灰和额外添加的吸附剂可以有效捕集烟气中的汞排入除尘器内因而减少汞向大气的直接排放而富集于飞灰中。 在飞灰利用或长期贮存过程中化学过程有可能使汞稳定也有可能导致汞的释放。 Hg的形成 * 3. Hg的形成与排放 2010年中国分省不同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量 Hg的排放 * 3. Hg的形成与排放 燃煤消费快速增长十年翻一番 影响Hg排放的因素-燃煤消费量 * 3. Hg的形成与排放 影响Hg排放的因素-煤中氯含量 煤中氯释放到烟气中有助于形成Hg2+从而利于污染控制设备对汞的去除减少大气汞的排放 我国煤中氯含量比世界其他国家低 中国 30-3280 mg/kg (均值371 mg/kg) 美国 100-4600mg/kg 英国 1000-10000 mg/kg 印度尼西亚 3200-5500 mg/kg * 3. Hg的形成与排放 影响Hg排放的因素-设备脱汞效率 烟煤 无烟煤 褐煤 亚烟煤 PC+ESP 29 (42) 22 (4) 38 (6) 27 (11) PC+ESP+WFGD 63 (14) 81 (1) 65 (1) 50 (3) PC+FF 66 (8) – – 73 (2) PC+WS 12 (1) – 33 (1) – PC+SCR+ESP+WFGD 69 (4) – – – PC+FF+WFGD 90 (2) – – – PC+SDA+FF 99 (1) – 66 (1) 13 (1) PC+SDA+ESP – – – 70 (1) PC+ESP+CFB-FGD+FF 68 (1) – – – PC+SCR+SDA+FF 98 (2) – – – PC+NID+ESP – 90 (1) – – PC+SNCR+ESP 83 (1) – – – CFB+ESP 99 (1) – 61 (2) – CFB+FF 100 (2) – 59 (1) – CFB+SNCR+FF 89 (1) – – 79 (1) SF+WS 16 (4) 59 (1) – – SF+FF+WFGD – 77 (1) – – BB+WS – 19 (1) – – 注: PC——煤粉炉 CFB——循环流化床锅炉 SF——层燃炉 BB——沸腾炉 WS——湿式除尘器 ESP——静电除尘器 FF——布袋除尘器 WFGD——湿法脱硫 CFB-FGD——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 SDA——喷雾干燥吸收脱硫 NID——新型整体干法脱硫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 单位为%。 * 河北、江西、陕西、湖南、重庆、宁夏六省的原煤氯含量较高超过500 mg/kg湖北、甘肃、福建、云南、江苏、辽宁六省的原煤氯含量较低小于250 mg/kg。 * 影响烟煤烟气中飞灰排放特征的因素 —煤质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燃煤颗粒大小对飞灰含量的影响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影响烟煤烟气中飞灰排放特征的因素 ——燃烧方式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a) Pulverized coal burner (b) Cyclone burner 影响烟煤烟气中飞灰排放特征的因素 ——燃烧方式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c) Spreader stoker (d) Fluidized-bed combustor 几种燃烧方式的烟尘百分比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几种燃烧方式的烟尘颗粒状况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影响烟煤烟气中飞灰排放特征的因素——热负荷 2. 燃煤烟尘的形成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通过改进燃烧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源的形成 利用声学及其他的原理使得颗粒团聚 利用热解析作用分离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气溶胶 熔融灰的分离 烟气中使之吸附和凝结 有机部分产生 蒸汽态细粒子 * 指导改变燃料特性和燃烧条件控制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 提出颗粒物脱除的新构思与新设想 强化颗粒物自脱除作用提出与其它污染物共同脱除的新概念 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技术基础 3. 可能的突破点—科学层面 五、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 一、燃料性质 二、燃烧过程 三、燃烧过程计算 四、燃烧过程硫氧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