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韩愈《原毁》中的逻辑矛盾.doc
论韩愈《原毁》中的逻辑矛盾
摘 要:《原毁》是韩愈“五原”之一,也是韩愈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文件之一。但是细细琢磨,《原毁》却存在着韩愈散文逻辑上特有的自相矛盾。试从《原毁》的思想和内容上,分析该文存在的逻辑矛盾。
关键词:韩愈;《原毁》;逻辑矛盾
《原毁》是韩愈“五原”之一。韩愈的散文以浑灏流转、畅达洒脱为特色,这一点给宋以后千余年的作家以无尽的滋养,其功至伟,不可磨灭,但韩文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瑕疵也屡遭后人的非议。例如,苏轼在《韩愈论》中说韩愈“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罗根泽也说韩文“在逻辑上是有矛盾的”。韩愈散文逻辑上自相矛盾的缺点,在《原毁》一文中就体现得甚为明显。
《原毁》全文分为四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古之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二自然段写今之君子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第三自然段揭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道德不修,士风不正;最后一自然段提醒统治者为政必须注意这些问题。文章采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显得回环往复、曲折生姿而又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颇使人信服。但仔细思考之下,却发现文章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有着逻辑上的矛盾。
一、《原毁》的写作目的
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对上层统治者而言,是希望他们能够重视古今君子为人处世发生本质变化这个问题,抑制腐败的滋生;对个体而言,是希望人们向“古之君子”学习,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问题就出在他对人们提出的这个希望的内容和他提出这个希望的行为本身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极高极严格的要求。韩愈一方面希望人们能“宽以待人”,而他提出这个希望本身却是一种“严以待人”的行为。这就是韩愈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地方。
二、《原毁》中的人生哲理与基本心理学原理的矛盾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很多人生哲理,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难做到,甚至做不到,因为超出了一般君子的能力范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属于这一类看起来很美的人生哲理。这个人生哲理,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一个人外部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按照这个道理,一个对自己过于苛刻的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相反,他更可能的选择是挑剔别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忠臣的典范,诸葛亮算是“严于律己”的代表,他对自己的要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义上,他说是要对得起刘备的看重;但潜意识上,这里面有很深的对别人的不信任,他对人才的要求太高。这种高标准使朝中官员缺乏锻炼的机会,最终导致蜀国优秀的文臣武将越来越少。诸葛亮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以极端清廉和苛刻而闻名于世的官员,他们一般都很难容人。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就是一个“我”极端挑剔另一个“我”,所以,他们才能做到对自己极端苛刻。当与别人相处时,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一样会发挥作用,因此对自己苛刻的人,很容易会对别人苛刻。因此,对一般人而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很难做到的。
韩愈在《进学解》中借诸生之口说到他在各方面的勤奋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若所说是真,则韩愈平时应该达到了严于律己的要求。但可能正是他平时严于律己,他才会“严以待人”地在《原毁》中要求别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人格修养上对人们提出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是儒家的理想,作为社会哲学的儒家文化带有典型的理想主义色彩。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仁”的描述,就让人觉得非常敬佩,但也可能让人觉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宋代张载的豪言壮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气吞山河,不过有时也给人一种口号化的感觉,令人颇为怀疑其能否真正做到。他们几乎都是以完美的圣人人格去“律己”和“待人”。严于律己是自己的事,是值得人们尊重与敬仰的,但“严以待人”有的人有时可能就不买其账了。儒家要求的圣人人格非常美好,现实中也有很多人以此为目标进行修身养性。不过,有时也可能在现实中造就一些伪君子,使有的儒士形成“双重人格”。
三、《原毁》中对古今之“君子”所指对象的分析
以上,在分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难以实现时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原毁》中韩愈是希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