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情心理学
说到感情或审美,我们每个人都熟悉,因为我们的心理时时刻刻都有感情或审美活动。每个人都有很多感情。感情现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实在既熟悉又陌生。它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从生到死。但是到底感情及其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感情?感情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为什么对事物有美丑的体验?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其它生物也具有感情现象呢?
孙长辉感情现象科学假说
第一节 感情现象的定义
感情现象是:当生物个体感知到某事物时,会依据当时自己的身体内部状态的变化或自己的本能需求是否被满足,来认识外界事物好坏美丑的一种方式。
感情现象是:在生物体中,将被感知到的外界事物标记上,当时身体内部状态变化或被满足的本能需求的心理活动。
感情现象是:生物为了存活和繁衍,为了趋利避害,为了简单快速和有效地认识并应对外界所有的事物;进化出一种本能地、生物性地认识外界事物好坏美丑的方式。
在单个生物体中,所有参与完成感情现象的心理活动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感情系统。感情系统在被感知到的外界事物上,标记的内部状态的改变或被满足的本能需求就是对该事物的感情。产生感情的生物体称为感情主体,被感情系统标记的外界事物称为感情客体。
除了人类具有感情现象,其它的高等哺乳类动物也普遍具有感情现象。某些鸟类疑似具有感情现象,但不确定。感情客体包含所有可以被生物体感知到的外界事物和想象,如同类、生物体、无生命物体、行为、图画像、声音、艺术作品或事件等。
根据感情的性质可以把感情划分为正性感情和负性感情两个方向。正性感情如:好的、有利的、喜欢的、爱的、美的等等。负性感情如:坏的、丑的、危险的、不利的、害怕的、讨厌的、仇恨的等等。
下面举例解释一下:
婴幼儿对养育他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会产生强烈的亲情。当婴幼儿饥饿时,本能需求系统会将该信息转化为饥饿感上传至意识系统;婴幼儿感受到饥饿难受,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只有通过哭闹来表达。父母了解情况后会为其哺乳或喂食。本能需求系统又将饱感、嘴唇的柔软温暖感和舒适感上呈意识系统。当幼儿的大肠积攒大量粪便时,本能需求系统将该信息转化为憋胀不适感上呈意识系统。幼儿央求大便,父母为其脱裤子拿手纸。大便排出后,本能需求系统上呈释放感和轻松感。当婴幼儿感知到父母时,总是伴随着身体的内部状态从不好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变或自己的某些本能需求被满足;所以婴幼儿的感情系统会将其父母标记上好的、美的、有利的和亲密的等正性感情。儿不嫌母丑,幼儿体验到父母是最美的。婴幼儿不具有复杂思维能力,不能使用思维活动来分析判断谁是好的有利的,应该趋向谁依赖谁;感情现象却可以使其简单有效地判断谁对于自己是有利的好的,应该趋向谁。感情现象的存在有利于婴幼儿的存活。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抓住男人的胃,牵手接吻和拥抱都是增加感情的。
在很多农村地区,有些小孩喜欢到水塘边或河边玩耍,大人担心小孩,怕出意外。如果大人对小孩进行说教,讲不能在水边玩的原因;小孩是理解不了的,因为小孩还不具有这样的思维能力。如果大人编一个水鬼来吓唬小孩,效果立竿见影。大人会对小孩讲在水的下面有一个长相多么丑陋吓人性格多么凶残的水鬼,专抓在水边玩耍的小孩,然后把他拖到水下。如果被抓到以后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小孩听着水鬼故事,脑子里想象着水鬼的可怕样子。感情系统将以前的有关负性感情拼凑成对水鬼的恐惧感情,并上呈意识系统。小孩吓得几个月不敢靠近水边。对于小孩来说,感情活动比思维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其趋利避害。有很多类似的教育小孩的方法,在现代人看来不科学带有迷信色彩。但是这些利用小孩的感情活动来教育小孩的原理是科学的。
在生活里我们经常观察到,狗能够认识自己的主人,而蛇却不能认识对自己好的人。其原因就是狗具有感情现象,而蛇不具有。当狗感知到主人时,主人常常在给它食物;狗吃了食物后,身体内部状态从不好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变,所以狗的感情系统将主人标记上好的、友善的和有利的等正性感情。不管主人如何摆弄狗或狗饥饿时,狗都不会主动攻击主人。蛇没有感情活动不能认识外界事物的好坏,所以不管主人对蛇有多好;当主人侵犯到蛇或蛇饥饿时,蛇都会主动攻击主人。某人路过邻居家门前时,邻居家的狗出于保护领地咬了某人。某人拿起棍子将邻居家的狗暴打了一顿。狗感知到某人时,身体的内部状态从好的方面向不好的方面转变,其感情系统将某人标记上危险的、害怕的和恐惧的等负性感情。所以当狗下一次再遇到某人时,其感情系统从记忆里检索出对某人的标记内容上呈意识系统,意识系统做出逃跑决策,然后狗就夹着尾巴跑了。狗不具有复杂的思维能力,不能认知该事件,感情系统帮助其趋利避害。训练工作犬和马戏团的训兽用的多数训练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些动物的感情活动。
感情和情绪被混淆的原因分析
当我们得到正性感情对象时会出现高兴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失去正性感情对象时会出现闷闷不乐、悲伤或愤怒的情绪。我们常常发现在对某事物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