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备注
高考作文中考生最常错的七类错别字
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偶发性错别字,考生本是知道正确的字该怎么写,但是在考场特定的环境中,由于精神比较紧张,不知不觉就写错了。另一种是平时就没有很好掌握的字词用法,比如经常有考生把“即使”写成“既使”,把“关注”写成“观注”,把“飞跃”写成“飞越”。这类错别字出现频率极高,常常是全文一错到底,这就反映出一些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错别字看似小事,却关系重大。高考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将直接影响考生作文的最后得分。在今年高考阅卷中,就有一篇优秀作文一度被打了满分,后来因为文中出现两个偶发性错别字,被扣去1分,最终得分69分。这应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笔者根据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七大类常见错别字。
1、同音类。指考生把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错误地组合在一起。作文中许多学生使用“震憾”一词来形容金融危机、感动中国人物、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该是“震撼”。“撼”为提手旁,意思是以手摇物,而“憾”则是竖心旁,意思是心有缺失,两者音近而义殊。有考生把“叛逆”写成“判逆”, “绝对”写成“决对”,“光芒”写成“光茫”,“精彩”写成“精采”,“尤其”写成“犹其”,“抑或”写成“亦或”,“摧眉”写成“催眉”,“另类”写成 “令类”,“融合”写成“溶合”,“作为”写成“做为”、“庇护”写成“避护”等。这类字读音极为相似,但它们之间不能混写。
2、形似类。指考生因字形相似而错误地加以运用。如考生把“盲目”写成“肓目”,“彻底”写成“沏底”,“辩证”写成“辨正”,“拖沓”写成 “拖杳”,“点缀”写成“点辍”,“先驱”写成“先躯”,“山寨”写成“山搴”或“山塞”等。这类字字形只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意义却完全不同。
3、义混类。指考生把两个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字混同。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在写“郑板桥的创新源于他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创新地融合”时,将“模仿” 误写成“摹仿”,“融合”误写成“溶合”。还有将“情况相像”写成“情况想象”,“反映意见”误作“反应意见”,“怨天尤人”误作“怨天犹人”,“源远流长”误作“渊远流长”等,都反映出考生对词义理解上的不足。
4、人名类。指考生对人物的名字书写不当。今年考生在运用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人物,作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分别是“小沈阳”、“刘谦”、“周立波”、“周杰伦”、“鲁迅”、“于丹”等。但是即使是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字,学生在写作中也会出现诸如“小沈杨”、“刘慊”、 “周力波”、“鲁讯”、“余丹”等书写错误的情况,让人啼笑皆非。再者,作文材料中的“板桥”是郑燮的字,有考生为了灵活变化,却弄巧成拙,将“燮”字写成“斐”、“躞”、“夑”、“爕”等,显露出考生人文素养的“短板”。
5、地名类。指考生对地名的书写或古称掌握不当。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有考生将地名“扬州”误写成“杨州”。有学生在旅游时去过扬州附近的城市,有幸看到过郑板桥的书画,却把“无锡”写成“吴锡”,“温州”写成“温洲”,“镇江”写成“缜江”等。也有少数考生因为对古代地名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误把“扬州”写成“白下”、“长安”等。这些都说明一些考生文化涵养和积淀有所欠缺。
6、成语类。指考生对已经学过或掌握的成语理解不透而导致书写错误,如考生把“不计其数”误作“不记其数”,“融会贯通”误作“融汇贯通”, “水乳交融”误作“水乳交溶”、“毋庸置疑”误作“无庸质疑”,“指手画脚”误作“指手划脚”,“岌岌可危”误作“汲汲可危”,“筋疲力尽”误作“精疲力尽”,“大跌眼镜”误作“大跌眼睛”、“掷地有声”误作“置地有声”等,也说明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结构比较薄弱。
7、助词类。这类错别字主要表现在考生对常用结构助词“的”、“地”、“得”、“着”等的误用。如“外面刮起了大风,沙尘把窗户纸打的啪啪响” 句中的“的”就是误用,因为“啪啪响”是“打”的补语,应将“的”改为“得”。又如“郑板桥做到了不断的借鉴才能不断的创新”句中两个“的”误用,因为 “不断”是动词“借鉴”和“创新”的状语,所以应将“的”改为“地”。这样的错误在作文中非常多见,反映出考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文化底气略显不足。
考场作文错别字屡禁不止,这与考生平时未能自觉养成规范的汉字书写习惯有密切关系,也或多或少显露出考生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的不足。这几类错别字的存在,说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弱点和盲区。对后来的学生而言,对错别字现象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平时学习中及时把自己在作文中出现过的错别字 “捉”出来,并建立属于自己的错别字“档案袋”和“病历表”,不断进行规整、修正和推敲,防患于未然。考场上如何打开作文的思路一、如何保持思维流程的快速运行?
??? 有的同学平时写作文总是慢条斯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依茨2011发动机维修手册 英文.pdf VIP
- 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docx VIP
- 用于 Mark VIe 控制装置的 ToolboxST系统指南.pdf
-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花青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贸易公司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责一览表.docx VIP
- (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解读.ppt VIP
- JB∕T 12228-2015 单双动卧式铝挤压机(OCR).pdf VIP
- 海康威视森林防火系统解决方案.pdf VIP
- 关于元数据、资源目录、主数据、数据元、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解释.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