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紫外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紫外整理.

《浅谈抗紫外线纺织品》 浅谈抗紫外线纺织品 摘 要:本文通过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强调了开发抗紫外纺织品的重要性,进而介绍了影响纺织品抗紫外性能的因素,通过抗紫外的不同机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抗紫外整理剂及抗紫外的加工方法,最后介绍了抗紫外性能的评价。 关键词:透过率;机理;整理剂;评价 一、概述 紫外线简UV,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38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和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UV-B的作用是UV-A的1000倍,夏季酶斑主要是由于UV-B的作用,皮下血管吸收UV-B后会引起扩张使皮肤变红生产红斑,严重时会发生炎症。它同样也可以影响到皮下弹性纤维,使皮肤失去弹性,形成粗糙的皱纹,UB-C作为一种更强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也对人体有害。一般地讲,紫外线C不能到达地面,但 可吸收280-400nm的紫外线 (2)苯并三唑类 可吸收波长为300-400nm的光 (3)水杨酸脂类 可大量吸收UV-B,仅吸收少量UV-A 五、抗紫外线纺织品加工方法 抗紫外线织物的制造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是制作抗紫外线的纤维,另一类后整理法。 1、抗紫外线纤维 抗紫外线纤维的制作方法一般是通过共混和复合纺丝法,在合成纤维纺丝过程中掺入抗紫外整理剂,要求紫外线吸收剂或紫外线屏蔽剂与纤维的相容性要好。抗紫外纤维的抗紫外性能良好、持久,与普通制品一样耐洗、耐熨烫,并具有手感较柔软,安全性、光稳定性良好等 2、后整理法 后整理法是用紫外线整理剂通过涂层或浸渍的方法将抗紫外线的功能附加到纺织品上。 (1)涂层法 一般是在涂层剂中加入适量紫外线屏蔽剂。用涂布器在织物表面进行精密细涂层,然后经烘干及必要的热处理,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涂层剂可用PA、PU、PVC等,这种工艺主要用于阳伞和厚衣料织物。这类方法虽使耐洗牢度及手感受到影响,但对纤维种类的适用性广,处理成本低,对应用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并不高。涂层法适用的紫外线屏蔽剂,大多是些高折射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吸收紫外线效果与其颗粒大小有关。 (2)浸渍法 浸渍可以单独加工也可以直接在染色设备上实施,浸渍加工对产品的手感影响不大。 夏季的服装面料以轻薄品种为主,用浸渍的方法加工较为合适;户外用品,包括运动服装、运动休闲装等,对手感有要求的,可以用浸渍的力法加工,较厚重的服装向料以及遮阳伞、帐篷等选择涂层的加工方法较为合适。 六、抗紫外性能的评价 1、紫外线透射比 紫外线透射比是指有试样是的UV透射辐射通量与无试样时的UV透射辐射通量之比。透射比越小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2、防晒因子(SPF)和紫外防护因子(UPF) SPF用于化妆品行业,UPF用于纺织行业。SPF值是指某防护品被采用后,紫外辐射是皮肤达到某一损伤的临界剂量所需时间阈值,与不用防护品时达到同样伤害程度的时间阈值之比。UPF是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UPF值越高,织物的抗紫外性能越强。 3、紫外线屏蔽率 屏蔽率又称阻断率、遮蔽率、遮挡率,其计算公式为:屏蔽率=1-透射比 4、穿透率 穿透率是UPF值的倒数 5、紫外线反射率 此指标应用不多,但对于经过防紫外线处理织物和未经防紫外处理织物进行对比测量,其数据仍有一定意义。 6、A、B波段织物平均透射率的对数 分别用UV-A、UV-B波段布料平均透射率的对数来表征其抗紫外线能力。其绝对值越大,抗紫外能力越强,并用数值代替透射率曲线,应用方便。 在纤维、纱线和织物中添加了紫外线屏蔽剂而制成的防紫外线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其紫外线屏蔽率一般可达到90%以上,有的甚至在99%以上。目前,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涤纶类、羊毛、麻类、蚕类等已经成为下游纺织行业的首选原料了。近些年来,国外像日本的各个公司在开发防紫外线纤维方面成绩就十分显著,日本公司制造防紫外线纤维的加工方法一般是采用浸渍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或纤维中混入可屏蔽、吸收紫外线的陶瓷微粒的方法。前者主要用于棉纤维,后者方法主要用于聚酯纤维。最近几年来,我国防紫外线纤维开发的速度同样也很快,特别是在涤纶防紫外线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朱平.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 宗亚宁,刘月玲.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 宋心远,沈煜如.新型染整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 周绍萁,安红林.防紫外线织物[J].印染助剂,1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