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析成语使用“十看” 1.看成语的语义。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以否定形式应用。这里误解了词义,导致使用不当。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归”“明日黄花”“细大不捐”“石破天惊”“危言危行”“文不加粗”等。 2.看谦敬是否错位。有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烙下了深深的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专用于自称(谦辞),有的专用于称呼别人(敬辞)。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 (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是谦辞,其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我”,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3.看成语所在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4.看成语的语法功能。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不搭配。如: (4)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要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是正确的。 (5)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妙计。 例句中的“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5.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而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成语。如: (6)范曾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范曾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可改用“纷至沓来”。 成语的感情色彩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明辨褒贬。特别强调的是融合反语修辞手法的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不应视为一种错误。 6.看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等。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如: (7)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心革面”比喻人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7.看成语的使用范围。成语使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8)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灾祸、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此语境中是犯了典型的“重词轻用”的错误。 8.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意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或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有叠床架屋的语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9)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使句子表义简明。 9.看是否符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则可能事理不通。成语使用“不合逻辑”的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10)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位”?删去“莘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