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VIP

绵阳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绵阳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绵阳中学2012级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它得到的回答刻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 2.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 想家应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 ②私学的兴盛 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5. 2011年2月19日由安徽省道教协会主办的“辛卯年纪念道祖老子诞辰朝圣大典”在涡县天静宫举行。下列言论出自“道祖老子”的是( )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6. 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A.儒学思想的自我更新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7.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 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8.仔细观察古人绘制的《科举考试图》(右图),通过此图,我们可以 联想到科举考试( ) ①是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②能促成广泛而持久的读书风尚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④有利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 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10.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11.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问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2. 宋明理学包含的积极精神有( ) ①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人性庄严②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④以天理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顾炎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